溫文爾雅、嚴謹細致、見事敏銳,這是蔡方靜給人的第一印象。
2012年10月,蔡方靜擔任岱河礦業運輸區區長。面對職工思想不穩定、班子氛圍不和諧、職工信訪不斷、班組隊伍關系復雜的局面,如何保障穩定?這是急需破解的難題。
“破解難題需要理清頭緒、找準癥結、思路寬、方式活。”為此,蔡方靜傾注了全部精力和熱情,找準工作定位,深入班組與職工交流,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以“心新相融”的理念和作為,使運輸區變成了一個團結、穩定、廉潔、和諧,與職工同心的大家庭。
“把脈問診”解難題
“職工有問題、有事情,隨時都可以找到我,辦公室的門一直敞為大家開著。”這是蔡方靜向職工做出的承諾。
一諾千金,來蔡方靜辦公室的職工慢慢多了起來。考慮到一些職工可能礙著面子,不好意思去辦公室,蔡方靜就主動深入班組中,和職工面對面、心貼心的進行交流,傾聽職工的訴求。
經過了解,干部作風不扎實、制度不合理、管理方式粗暴、工資分配不透明等問題一一擺在了他面前。摸清脈搏后,蔡方靜首先推行“三公”制度,公開、公正、公平,把制度、工資分配、獎罰、救濟、經費等公開上墻,直面問題,讓職工“挑刺”,傾聽呼聲,化解矛盾,拉近干群關系,讓職工打開心結,積極參與區務管理。
手中有權不“任性”。對于區里的工資分配、人才選拔任用、救濟發放等事情,蔡方靜不搞一言堂。他把區里制度進行重新梳理,通過區職代會讓職工討論,廢除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對班隊長進行公推公選,讓職工選出自己滿意的“領頭羊”,改變原來由單位選派的方式,避免了人情關系網,使班組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嚴抓干部作風轉變,自己帶頭落實制度,做到上行下效。
在今年元月份岱河礦業召開的2014年綜合表彰會上,運輸區重新捧回失去三年之久的“六好科區”獎牌。他本人則被評為淮北礦業2014年度勞模、曾先后獲得淮北礦業五好職工、五星黨員、岱河礦業優秀管理人才、員工標兵等榮譽。
剛柔并濟育隊伍
作為一個區的“領頭雁”,蔡方靜不僅狠抓安全管理,更注重職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班組隊伍穩定。運輸區點多線長人員分散,安全管理難度較大。他完善管理制度,分片包干,將安全目標和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到每名管理人員,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每次下井,從井口開始,小到一顆道釘螺絲,大到設備設施的運行,以及職工的不規范行為,每一個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他都不放過,走一路、查一路、記一路,使安全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剛性制度,人性化管理。”提起蔡方靜的管理,調度班班長孫玉珠深有感觸。他曾因一次隱瞞掉道事故險被撤職。在那次事故追查會上,通過追查分析,處理結果報送礦“三違”學習班,孫玉珠通過學習班的幫教,羞愧的低下了頭。而今的他作為班長,無論安排班組任何工作,都時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工作比以前更加積極主動。班組的安全效果進一步提升連續2年被評為礦“標桿班組”。
“工作干得再好,忽視安全,一切都是空談。”蔡方靜對機電班班長王雷說。王雷工作能力強,有干勁,深受大家的喜愛。在他的帶領下,機電班成為了運輸區的骨干班組之一。一次,因為趕工作進度,王雷在工作中未按規定使用安全設施,本以為向蔡方靜求求情,能免予處罰,結果卻被區長親自送進了“三違”學習班,這讓王雷心里很是想不開,一度產生消極情緒。事后,蔡方靜找到王雷,一番促膝交談,王雷認識到忽視安全的危害,不該對安全心存僥幸,并主動承認了錯誤,接受了處罰。
沐風櫛雨見彩虹
“安全記在心,用心工作,干就干好。” 1988年,接過父親的鐵鏟,帶著父親的諄諄叮囑,蔡方靜來到岱河煤礦成為一名采煤工。
1989年,蔡方靜通過公開競爭上崗,成為一名機電維修工。從此,機電設備運行原理、性能、故障處理等書籍成為他最好的“伙伴”。蔡方靜邊學邊記,跟師傅學,向工友請教,從一個高中只上了三個月的農村娃,一年后成為班長,并在集團公司技術比武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學習永無止境。”蔡方靜一直把學習作為他的必修課,如今身為區長的他,更是注重職工的技能培訓和創新。為了避免職工隊伍出現技術力量上斷檔,他先后與班組10余名青工結成學習幫教對子。只要一有空,就為大家上課。培訓中,蔡方靜因材施教,注重職工創新意識的引導。他把自己多年的技術經驗,進行總結,匯編成學習教材,制作成電腦課件,職工隨時可以找他請教問題,交流技術。
在他的帶領下,2014年運輸區技術創新40余項,其中“新型阻車器聯動裝置”和“司空道岔控制系統改進”獲得了集團公司的表彰和獎勵。班組員工的素質也得到很大提升,一隊隊長殷功德獲得集團公司班隊長綜合素質大賽第二名、范德軍和余飛獲得集團公司“名師高徒”大賽第三名,而孫玉珠更是獲得集團公司電機車技術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績。
經過從一名工人到管理者的嬗變,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蔡方靜沒有陶醉,他清楚,榮譽不是資本,而是更大的壓力和鞭策,前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路還很長…..
(責編 姚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