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集團“兩會”上,臨渙礦運輸區單軌吊隊副隊長楊勇手捧“淮北礦業集團工匠”大紅聘書,在聚光燈下感受榮光。
“20歲時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16年后的今天我成長為‘淮北礦業集團工匠’,是集團的好政策給了我們普通工人盼頭,是礦上的培養讓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楊勇先后榮獲礦“拔尖人才”、集團“技術狀元”等榮譽稱號,2022年入選集團“菁英人才”人才庫成員。
耀眼成績的背后是該礦為職工精心搭建的成長平臺超強機制。在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背景下,臨渙礦正通過系統性、目標化的工匠孵化機制,將一線工人從“工”變“匠”,形成技術攻關與人才培育的雙向“綻放”。
該礦堅持把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礦井發展的“第一資源”,把鍛造技能人才隊伍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和人才強企戰略的重中之重,努力實現個人成長與礦井發展同頻共振,雙向發力,開創出煤、出彩、出人才的良好局面。
從“個體引領”再到“集群突破”。
“觀察主機無應答或顯示CRC效驗錯誤,判斷可能是核心控制盒與顯示屏通訊線接觸不良或者顯示屏損壞,需要對線路進行檢查或更換顯示屏......”
在礦內“工匠孵化室”,“淮北礦業集團工匠”劉斌正向大家講解機電維修理論,在場隊員聽得興致勃勃,時而熱烈交流。2025年,是該礦“工匠孵化室”的第三個年頭。依托安全培訓中心實操培訓基地“量身訂制”的“工匠孵化室”,以5名“淮北礦業工匠”作為帶頭人,將礦井能吃苦、愛鉆研、肯攻關的優秀人才聚在一起,建立了5支創新型團隊。
這里有場地、有設備、有針對性技術輔導、有項目攻關豐厚獎勵,圍繞建成礦井“智囊團”、崗位“創新源”、項目“攻堅隊”、人才“孵化器”目標,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技術培訓、技術交流等活動,探索工匠培育機制,打造技能創新高地。
“我們將繼續深耕人才沃土,持續優化技能人才培育體系,涵養‘匠心’、培育‘匠才’、尊崇‘匠人’,讓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回報。”該礦“工匠孵化室”負責人展望新一年工作時說。
工匠孵化機制的本質,是將個體技能升華為集體智慧。通過目標化管理、實戰化培養、協同化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匠心傳匠藝,臨渙礦通過多維路徑實現工匠培養的“精準滴灌”與“輻射裂變”,讓技能人才技行天下、遍地開花,更加激發全員創新創造的活力與熱情。
(審核:劉輝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