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整合兩礦現有機構、產業板塊,收縮井下戰線,減系統、減機構、減人員、減產量,逐漸下放機構設置、煤炭銷售、資金管理等8項權限
《中國煤炭報》(8月12日頭版頭條)
本報訊 8月6日,安徽淮北礦業集團宣布:對地理位置相近、礦產資源相連的朔里礦、石臺礦兩個礦井進行整合,成立朔石礦業公司,實行一套班子、一個機關,一個財務、兩個核算組的“一礦兩井”管理模式。由此,獨立開采40多年的兩礦合二為一。
朔里、石臺兩礦都是淮北礦業集團閘河礦區衰老礦井,同處淮北市區北部,兩礦相距約4公里。
從資源情況看,截至2014年底,兩礦實際可采儲量1018.5萬噸,其中朔里礦346.9萬噸、石臺礦671.6萬噸。以目前的開采強度測算,未來3年至5年內兩礦就面臨無煤可采的局面。
從人力資源情況看,截至今年3月末,兩礦共設二級機構57個,從業人員5352人,其中管理技術人員465人。朔里礦、石臺礦分別下設二級機構29個(含高嶺土總廠)、28個,在冊2844人、2334人。從采掘隊伍看,朔里礦、石臺礦共有3個綜采隊、1個炮采隊、1個高嶺土隊、9個掘進隊、2個修護隊。
管理機構和人員多,生產效率不高,嚴重制約著兩礦發展。
簡化系統、充分放權、精干高效、轉型發展,這是淮北礦業集團對朔里、石臺兩礦實施管理整合、推行“一礦兩井”管理模式的原則。
一套班子。淮北礦業集團成立朔石礦業公司,對朔里、石臺兩礦和寧夏王洼項目部,采用一套班子管理,兩礦原股權結構保持不變。
一個機關。對朔里礦、石臺礦現有機關機構及地面、后勤單位實施優化整合,按照精干高效原則,優化設置,精簡機構。
朔里礦、石臺礦現有生產、輔助系統仍保持各自獨立運行,待時機成熟后,再分步實施系統優化和資源整合。
兩礦整合后,實施“一個財務、兩個核算組”的財務管理模式,對生產經營分別核算、統一管理,原各礦資產、破產費用保持不動,后期發生的機關費用按比例分擔。
礦井整合后,按照兩礦各保持一條綜采線連續接替、一條高嶺土回采線接替思路,并結合礦井產能遞減情況,對井下生產系統實行分階段整合。兩礦必須持續優化生產系統,加快井下戰線收縮,減系統、減機構、減人員、減產量,每個礦井保留1個綜采工作面、2至3個掘進頭,降低開采強度,延長礦井壽命,逐步消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合二為一后,兩礦現有產業板塊將進行優化整合,著力打造“井下采掘、高嶺土深加工、機械修造、煤礦托管、現代服務”五大產業板塊。盤活現有人才及技術資源,面向礦區內外,發展采、掘、大型機電設備安拆和機械修造業務。利用兩礦臨近淮北市區和坡里高鐵站的區位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產業基礎,延伸發展高嶺土深加工業務,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依托寧夏王洼煤礦等外部托管礦井,加快發展煤礦托管業務,有序分流兩礦富余人員。
為促其輕裝發展,淮北礦業集團改進對新組建公司的監管方式和管理手段,借鑒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大力推進簡政放權,集團重點管控安全、黨建、領導班子、人力資源、薪酬分配政策、資產保值增值、投融資和擔保等關鍵事權。有序推進管理權限下放,逐漸下放人事管理、機構設置、工資審批、物資采購、煤炭銷售、資金管理和生產經營等8項權限。給新組建的朔石礦業公司充分自主權,最大限度釋放改革活力。(王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