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靜,46歲,漢族,安徽省潁上縣人,現為淮北礦業集團許疃煤礦機電科機廠電焊工,參加工作三十年來,一直從事電焊工作。憑借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業務能力和務實的作風,從一名技術新手,成長為許疃煤礦屈指可數的精兵“焊將”,在2025年被評選為“安徽徽姑娘”暑你最美專題封面人物。

接班,成為家庭頂梁柱
1994年冬,皖北平原驟降一場罕見的大雪,雪花飄飄猶如鵝毛般落下,張莊煤礦到處呈現出白茫茫的一片,就像給大地穿上一層厚厚的鎧甲。
在礦區一家住戶的轉角處,16歲的趙靜放學回到家里,還像往常一樣站在家門口等候父親下班。然而,那次的等待,時間卻顯得特別漫長……
突然,在樓巷深處出現兩個相互攙扶的身影疾步走來,朦朧中看得見其中一人臉上包裹著醫用紗巾。此時,一種不祥的預感瞬間在趙靜心里涌起。
在趙靜印象中,父親在煤礦上班多年,工作中如何規范作業、注意安全是他經常嘮叨的“家常便飯”,可是今天怎么會出現……實在令人費解。
回到家中,父親望著滿臉疑惑的家人說:“唉!因為技術不好,打鉆時站位不當、操作不規范,錨桿退回來戳傷了眼睛……”
從那時候起,小小年紀的她逐漸對安全生產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安全,可以讓一個家庭其樂融融,享受健康、平靜的愜意生活。然而,失去安全,整個家庭瞬間將會陷入悲痛的泥潭,任憑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始終擺脫不了后悔、病痛、殘疾的折磨。
趙靜父親自從出現工傷以后,視力幾乎完全喪失,在隨后的日子里長期在家休養。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五口之家,在失去經濟來源之后,很快面臨生活危機。就在舉目無望的時候,張莊煤礦為了挽救這個日漸窘迫的家庭,安排趙靜家一個接班名額。
1995年3月底,趙靜和家人吃過晚飯,一家人圍在飯桌邊開了一次家庭會議,討論著由誰去接班事宜,最后決定趙靜兩個弟弟繼續上學讀書,由趙靜到煤礦接班。
那天,父親把她喊到身邊說:“靜靜,工作由你來接,這個家以后就靠你了,參加工作后你要牢記父親一句話,無論干什么工作一定要勤學苦練,只有練好技術,規范作業,才能保障安全。”
父親對趙靜入職前教誨的一席話,“練技術、規范作業保安全”就像他臉上的傷疤一樣,深深烙進趙靜心里。這句話,也將成為她今后苦練技術、規范作業的精神動力。
1995年4月1日,趙靜接過父親為她準備的安全帽,帶著對未來無限的憧憬,大步踏進張莊煤礦的大門。這個在別人看來滿臉稚氣的“小丫頭”緊緊抱著剛領來的工作服,像是捧著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在入職履歷表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
半個月的安全培訓很快過去,趙靜在參加學習時格外認真。結業考試那天,成績單上鮮紅的“優秀”二字,讓她激動地時不時拿出來多看兩眼。
因為成績優秀,趙靜被分到張莊煤礦支護科,成為一名電焊工。由于趙靜當時年齡偏小、身體瘦弱,體力上跟不上加工車間的節奏,班組師傅出于照顧,初期只是讓她干一些簡單雜活,可是這個不服輸的“小丫頭”偏要干“大活”,班組里師傅們每次看到她執拗且又認真的樣子,哭笑不得紛紛直搖頭。
勤學,歷練技能“多面手”
據趙靜回憶,真正使她電焊技術突飛猛進,得到綜合提升是在調往許疃煤礦工作之后。

許疃煤礦是淮北礦業集團實施“大投入、大開發、大跨越”戰略、七年建成八對礦井中籌備建設的第一對礦井,急需大量優秀專業人才,支援新區建設的號角響徹淮北閘河礦區。2004年5月,趙靜主動申請報名,并以電焊工考試第一名的好成績前往許疃煤礦報到。
新區建設的一磚一瓦,所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許疃煤礦初期設計年產150萬噸,建設所使用的各種鋼鐵結構框架,需要大量焊接來完成。籌備期間,由于技術工人短缺,臨時由6名職工組成的電焊班迅速成立。在白天機器轟鳴,夜晚火花飛濺的作業現場,電焊班職工扛下所有任務,趙靜是該班組中唯一一名女職工。
“想當好一名優秀的電焊工,靠的是扎實的基本功。”為盡快掌握電焊核心技術,進一步提升自己綜合技能水平,趙靜早出晚歸、虛心請教,對焊條的使用角度、焊接的電流、施焊的方式方法等仔細觀察、用心揣摩、反復練習。
剛開始接觸大工件和精細焊接的時候,趙靜也是一臉茫然、無從下手,為練就高超焊接技術,她在以后的日子里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
2004年8月份,離礦井正式投產還有不到100天時間。一天早晨,電焊班召開班前會,當班出勤4人,任務是兩天內加工200根4000mmX108mm,兩端加法蘭盤的風水管路,當別人在竊竊私語埋怨不可能完成的時候,趙靜卻在思考著需要提前準備什么工具。
由于室外作業高溫暴曬不可避免,趙靜常常一個姿勢一焊就是幾個小時。在此期間她從沒有叫苦喊累,總是任勞任怨,她的工作服濕了干,干了又濕。不畏高溫和火焰的烘烤,甚至臉上脫掉一層皮,她也絲毫沒有半句怨言。憑著對焊接技術的熱愛和高度敬業精神,最終在規定時間內交付200根成品管路。
干過加工車間的人都了解,電焊和氣割是不分家的兩項活兒,趙靜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電焊技術得到了飛躍式的進步,但是氣割技術卻平平一般,為練好這一技術弱項,她又開始琢磨著對氣割工藝“下手”。趙靜說,在練習過程中還曾出現一個“小插曲”,至今讓她終生難忘。
時間來到2006年冬季,寒風裹著冰粒子抽打在會議室玻璃窗上,發出細碎的噼啪聲。加工車間里,從窗臺上凝結的水珠滴落下便凍成了冰柱。在更換工作服期間,每個人都把自己裹得像圓滾滾的棉包,連呼吸都帶著白霧。
趙靜把最后一顆棉襖紐扣扣緊時,頭發上還沾著從室外帶來的霜花。剛學氣割技術,趙靜總覺得手腳不夠用,紅色的防護面罩往臉上一扣,整個世界只剩下橘紅色的火焰和工件上跳動的光斑。她蹲坐著盯著鋼板上的切割線,厚重的棉褲在腳踝處已經磨出了毛邊。
“滋滋……”氣割火焰撕裂鋼板的瞬間,一簇簇火星像受驚的麻雀猛地彈起。趙靜正全神貫注地調整握槍角度,沒有留意那些滾燙的鐵屑飛濺到何處,誰承想恰恰落進她棉褲腳踝處的褶皺里。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讓趙靜忘記周圍發生的一切。等她反應過來時,火苗已經順著褲腳棉纖維悄悄擴散,逐漸燃燒的火苗突然露出噬人的獠牙。
突然“啊!”的一聲尖叫,防護面罩“哐當”甩在地上,此時的她已經驚慌失措,眼睜睜看著褲腿上火苗像毒蛇般躥上來,雙手慌亂地去拍打,卻時機已晚。
“著火了!”不知是誰大喊一聲,正在附近焊接工件的同事老王關掉電焊機沖過來。趙靜受到驚嚇呼喊,混著火焰的噼啪聲一瞬間炸開,她像只受驚小鹿在原地打轉,厚重的棉衣成了她最危險的枷鎖。
“別亂動!”同事老王抄起墻角滅火器,拔下保險銷對著火焰根部猛地一壓,白茫茫的粉末噴涌而出,瞬間熄滅跳動的火舌。其他工友也圍了過來,有人扯過旁邊的防火毯,有人攙扶還在瑟瑟發抖的趙靜。
火滅以后,趙靜的棉褲連著棉襖已經燒出數個黑窟窿,露出里面燒焦的棉絮。驚魂未定的她呆呆站在原地抽噎,眉毛上掛著的不知是眼淚還是滅火器粉末。老王拍著她的后背安慰道:“丫頭,以后干活可得當心,這鐵家伙燒起來不認人。”
又是因為沒有注意安全,差點惹出禍端,這次的教訓讓趙靜猛然想起父親曾經告誡她的話。從那以后,她每次開工前,都要檢查勞保用品。每一道工序轉換,都要進行“手指口述”有聲安全確認。
兼職,協安宣傳到一線
“我父親因技術不精,未做到規范作業導致受傷,我自己練氣割時引火上身,安全這根弦,誰都松不得。”就因為這兩起事件同時發生在自己身上,趙靜下定一個決心,立志當一名優秀協安員,要把安全生產的口號宣傳到每一名職工心里,于是,她找到時任許疃煤礦工會女工主管郭嫻說明來意。

說干就干,而且一定要干得比別人好。從此,車間工棚里的焊槍與協安宣傳手冊成為她形影不離的兩樣“武器”。每次礦工會組織安全宣講,總能看見她的身影出現在基層班前會。新工人入職培訓,她也會被邀請當“特殊講師”,不講枯燥的規程條文,專講自己的經歷故事。
“1994年冬天,我父親臉上裹著紗布回家,錨桿戳傷眼睛,那時候我才知道,技術不過硬加上操作不規范,安全就是紙糊的墻。”她擼起褲腿,露出當年氣割著火留下的淺褐色疤痕,“這是2006年冬天燙的,當時火苗竄到腰上,現在想起來還后怕,勞保穿戴不規范,再熟練的活兒也可能出岔子。”真實的事故案例加上一句句樸實話語,在場人員聽后無不動容,直擊心靈深處。
多年來,趙靜從基層班前會、到車間現場、再到井口燈房大廳,她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各個“陣地”宣傳安全注意事項和法律法規。師傅,你的安全帽帽帶要放下來;師傅,尖銳的物件要套上護具,以防傷人;師傅,這里有綠豆茶,把水瓶灌滿解暑降溫的;師傅,飲酒后嚴禁入井。同時,趙靜還把自己專業的焊接術語編成順口溜,“電流調得穩,焊縫才不裂;角度擺得正,火焰不近身。”
曾有其他單位職工打趣地說:“趙靜的順口溜,比書本上文字好記多了!”有一次趙靜到運輸區地面車間做安全宣傳,新工人小李嫌戴防護面罩麻煩,正準備干活被趙靜及時喊停。
“小伙子,你看看這鏡片上的顆粒痕跡,都是鐵屑飛濺沾到上面的。我父親曾經也是一名礦工,因為心存僥幸,沒有規范操作導致眼睛受傷失明,母親常年以淚洗面,難道你愿意讓你家人也這樣嗎?”趙靜邊說邊拿出自己使用數年的防護面罩作對比。經過說服教育,小李紅著臉戴上防護面罩,從那以后再也不敢心存僥幸違章作業,聽說后來還成為班組里的“安全標兵”。
據趙靜介紹,自兼職協安員以來,她的宣傳本本上記滿基層各班組發生過的安全小故事。并利用業余時間和“三違”人員談心談話多達200余人/次。工友們常說:“趙靜每次談心說話,能夠說到別人心窩里,就像她焊接的工件一樣,實在、暖心。”
擔當,敢攬精密“瓷器活”
2023年深冬,許疃煤礦72316工作面煤倉下口急需安裝一臺放煤“老虎嘴”,聯系機電科電焊班負責兩天內加工入井。值班人員在班前會上著重強調:“‘老虎嘴’這種高強度鐵板焊接,考驗的不光是技術,還要有體力、耐心、責任心,一樣做不到,都有可能引發重大事故。”

話音落地,班前會上沒人應聲。“這時間也太急了,焊接既要防變形,又要保證強度,稍有不慎就是‘豆腐碰石頭’,這活可不是一般的活兒。”班前會下傳來部分職工竊竊私語。
“我來試試。”趙靜突然站起來,“前幾天,我剛剛查了這方面材質的焊接參數,也了解‘老虎嘴’結構應力分布,這個活兒,我來干。”
接下來的48小時,她幾乎沒離開車間。蹲在冰冷的鐵板上,臉離焊縫只有30厘米,焊槍角度精確到5度,電流穩定在120安培,劃線、切割、拼接、點焊、平焊、立焊、仰焊等等各種動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中途有工友想幫替她,也被她婉言謝絕,“這活兒跟繡花一樣,需要屏住呼吸不能停,中間稍有頓挫,就會留下殘缺。”
第二天下午,當最后一道焊口收弧,她摘下面罩,由于長時間蹲坐姿勢,一下癱坐在地上。
隨后,她喊來機電科黨支部書記武天津進行驗收,望著魚鱗般的焊縫,武天津嘖嘖稱奇:“完美!焊縫精度和強度估計比原廠還高出3個百分點!”
2024年,從井下升井一批綜采液壓支架,其中液壓支架上“拔銷器”焊接要求“零氣孔”,供應商派來焊工試兩次都未達標。趙靜毛遂自薦要求一試,并提出“分層焊接法”:先打底焊保證貼合度,再填充焊增加厚度,最后蓋面焊控制精度。連續五天,她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最終按質按量完成攻堅任務,經第三方檢測全部合格,為礦井節省了數萬元外委費用。趙靜回憶說,這樣的“硬骨頭”,她啃過不止一次。
“技術就是底氣。”趙靜常說,在她的工具箱里,除了焊槍、面罩,還有厚厚的《焊接工藝學》,書的邊角早已翻得起毛。這些年來,她自學攻克了“厚板對接無變形焊接”“異種鋼焊接裂紋控制”等數十項技術難題。
奉獻,榮膺最美“徽姑娘”
2025年7月份,皖北平原持續干旱,天氣預報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沒有降雨消息,炎熱的天氣像火爐般炙烤著大地。下午四點,趙靜像往常一樣整理好工具,準備開工作業。此時,汗水順著她的安全帽滴在鋼板上,水漬瞬間蒸發。
許疃煤礦82下深部回風巷鋪設風水管路,需要3500米,約875根4000mmX108mm兩端加法蘭盤的“訂單”已經如火如荼開始加工,趙靜和其他工友一起進入新一輪攻堅戰。渴了,她就打開自帶的水壺暢飲一番;累了,就坐在工棚陰涼處稍作休息。由于時間緊、任務重,趙靜心里想的是,“管路早一天安裝好,井下就多一分安全。”那一段時間,朝霞未現她卻早早來到工棚,夕陽落山她還在焊花飛濺、忙碌不停。下班后脫下手套,手掌上水泡早已磨破和手套粘在一起,第二天貼上“創可貼”繼續開干。
曾有工友勸她:“趙靜,天那么熱,多休息一會別那么拼命。”
她卻搖搖頭:“這些管路是進入井下安全生產使用的,早一天焊好,礦工兄弟們在井下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礦井正常生產循環,才能不拖后腿。”
當每次被問及“30年來守著焊槍,苦不苦、累不累”?趙靜總是呵呵一笑說:“父親當年教我‘練技術、規范作業保安全’,我做到了;礦上給了我接班的機會,我要學會報恩。苦是真的苦,累也真的累,但看著自己焊接的設備工件,源源不斷安裝在井下保障礦井安全生產,真心感到付出再多也值得!”
寒來暑往三十年,趙靜已數不清用掉多少根焊條,只記得每道焊縫需要“敲開檢查”,用錘子敲掉焊渣,看是否有氣孔、夾渣,確保焊接合格。據趙靜統計,在她的焊槍下,大約生產出8000多根合格管路,2000多個精密部件,從未出過質量問題。
盛夏酷暑,巾幗擔當,2025年7月初,安徽省婦聯為展現女性在高溫下堅守崗位的動人風采,推出“暑你最美”致敬高溫下堅守的她系列宣傳活動,面向全省征集素材,許疃煤礦把趙靜的先進事跡整理上報參與評選。
7月17日,安徽徽姑娘微信公眾號發布評選結果,趙靜被評選為活動封面人物。許疃煤礦現任女工負責人溫漫漫前往工棚準備把好消息告訴趙靜時,只見她蹲在地上,右手穩扶焊槍,左手輕調電流,橘紅色的焊花在她身前綻放,像一串串跳動的火焰。完工后,她摘下面罩,臉上早已汗如水洗,笑容格外淳樸。
“這榮譽不是給我一個人的,是給所有堅守一線姐妹的。我會一直焊下去,直到握不動焊槍的那天。”趙靜樸實的語言就像她焊槍下點燃的火花,熱烈而明亮。
近年來,趙靜堅持扎根基層一線,聽從工作安排,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曾在2019年獲許疃煤礦“優秀協安員”;2020年獲集團公司“優秀協安員”;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獲許疃煤礦女職工工作“先進個人”;2024年獲集團公司“優秀協安員”稱號等。
時間一天天過去,當別人還在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加冰加糖糾結時,趙靜早已換上工裝開始新的一天勞作。在許疃煤礦,趙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女職工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半邊天作用。她用一把焊槍,點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辛勤汗水澆灌生命之花蓬勃成長;她用一把焊槍,拼接出象征安全生產的鋼鐵長城,筑牢一道道安全防線;她用最樸實無華的行為語言,在長達30年職業生涯中,表達對淮北礦業的感恩之情。憑借一把焊槍訴說烈焰鍛造堅韌、焊花綴滿工裝的傳奇故事。她,就是許疃煤礦機電科電焊工,趙靜。(程祖輝 陳麗)
來源:《中安在線》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