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淮北礦業集團蘆嶺煤礦修理機廠,有一群利用業余時間“變廢為寶”的檢修工人,正用技術與創新,為企業降本增效開辟新路徑,同時也為自己打開了一條“技能增收”的通道。
每天上午8點10分,當其他檢修工還在休息時,保運區技師王記勇已帶領團隊在廢舊零件堆中忙碌。他們仔細篩選出可用的滾筒、減速機、電機、機架等部件,經過檢測、潤滑、更換易損件后,像“拼積木”一樣重新組裝成皮帶機頭?!斑@些重組設備,性能不輸新設備,但成本大幅降低?!蓖跤浻逻叢潦糜臀圻吔榻B。
為充分利用職工技能和業余時間,蘆嶺煤礦創新推出“搶單模式”——礦上發布“自修回收”單項工程招標,區隊結合職工能力和意愿自由搶單。檢修工王玨算了一筆賬:“修一臺回收皮帶機頭能創收約5000元,8人一周完成,每人可額外收入600多元?!边@一機制不僅提高了職工積極性,也盤活了大量閑置資源。
在追求效益的同時,安全始終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所有修復設備必須通過嚴格的性能與安全檢測,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每臺設備都有詳細的檢修檔案。王記勇說:“我們像對待新生兒一樣對待這些‘再生設備’,安全性能檢測比新設備還要更加嚴格?!?/p>
據了解,這一“自修回收”模式已為礦山節約了可觀的設備采購成本,同時讓技術工人實現了技能變現。從“被動檢修”到“主動創效”,蘆嶺煤礦的“創客”們正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價值,也為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本。(李蓓蓓)
來源:《中安在線》202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