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義亞,你們送來的3臺風鎬已經修好,請抓緊領走……”近日,在淮北礦業集團許疃礦機電科,維修工胡永會正通知使用單位前來領取維修物件。
胡永會專業維修井下小型設備、工具30余年,從他手里“變廢為寶”的物件不計其數。在機電科一維修車間,各類設備有序擺放在待修區或完好區,貨架上儲備著琳瑯滿目的各式零配件等。“礦上為讓我專心開展維修工作,還專門配備了臺鉗、臺鉆、切割機等專用工具。”胡永會如數家珍般介紹著平常使用的工具。

說起如何能夠實現高效維修,為礦井修舊利廢、節能降耗工作創造最大效能,胡永會別有一番心得:“礦井與我們車間簽約契約化協議后,讓我們可以跳起來‘摘到桃子’,在有壓力的同時也增加‘多勞多得’掙工資的動力。”
今年以來,許疃礦持續深化“契約化”經營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內部市場化杠桿作用,通過項目、崗位、責任承包等多元化方式,構建機制靈活、利益關系清晰、風險可控、費用可控的運作體系,形成人盡其責、物盡其用良好工作模式,安全效果穩步提升,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該礦經營管理部部長張子君介紹,礦上組建了“運輸設備修理團隊”“通防儀器儀表維修團隊”“風動工具維修團隊”“單軌吊配件維修團隊”“鉆機維修團隊”“地面工程維修團隊”等9個專業維修團隊,其中胡永會所在車間便是專業維修團隊之一。

在許疃礦通風區維修車間,維修工李衛星介紹,他們針對回收物資做到能修盡修,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零配件。今年以來,李衛星所在的班組維修礦用激光甲烷傳感器、礦用一氧化碳傳感器、監測分站、煙霧傳感器、本安型千兆交換機等10余種物品,價值66.4萬元。
許疃礦依托現有9個專業維修團隊實行市場化運作,參與維修人員100余人,截至10月中旬累計加工及修復設備1650件,降本增效1560萬元。
“礦井以‘七控一加強’降本增效舉措為主線,在成本管控上下足功夫,著力構建‘精細化考核+契約化經營’管控模式,真正把‘多勞多得’契約化精神落實落地,切實讓職工得實惠、見效益。”張子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