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從這里起航
2016年1月23日深夜12時18分,氣溫攝氏零下13度,隨著一輛輛滿載著煤炭的汽車到來,蒙城梅莊碼頭滴水成冰、寒冷寂靜的夜晚被打破了……
過磅、復核、卸載......一項一項工作都在有序進行著,駐碼頭監裝人員——江蘇煒倫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業務員馮峰裹了裹厚厚的羽絨服,一絲不茍地巡查著煤炭裝船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不行,這一車煤凍住了,車廂里還有一部分煤沒有卸下來,我們得拿鏟子清理清理才能卸徹底。”馮峰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了鏟子與司機上車清理凍煤。
半個多小時后,所有煤炭裝船完畢,馮峰告訴筆者,明天上午(1月24日上午)還有一批煤炭到碼頭,也就再裝明天上午這一趟,這批貨就齊了。
2016年1月24日上午9時36分,氣溫攝氏零下9度,隨著最后1車煤炭從蒙城梅莊碼頭裝船,歷時19天,裝載臨渙肥精煤21589.62噸,這標志著淮北礦業內河運輸初戰告捷。
“說實話,在這兒監裝確實很冷,今冬是歷年來最冷的,我也正好碰上了,雖然身上很冷,但是看著一車一車、一船一船的煤銷售出去,心里很熱乎。”在煤全部裝載完畢時,馮峰樂呵呵地跟筆者談到。
在這次試水內河運輸的進程中,江蘇煒倫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了內河船舶運輸的任務,從船舶到港驗艙、現場監裝等等,該公司領導及相關業務人員多次到碼頭及航運閘口現場調研,經過反復調研論證,選擇出最優最好的方案,解決了從臨渙選煤廠汽車發運、碼頭裝船、過程監控等問題,給內河運輸開了個好頭。
據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筆者,這一次他們從蒙城梅莊碼頭向江都海昌碼頭發了兩批煤炭,首批是1月上旬發出的,1月10日上午8時30分,滿載著淮北礦業3485.76噸精煤的兩條單機船:“豫濮陽貨0686”、“明達6626”從蒙城梅莊碼頭開出,航行及等閘共用了10天時間,到達了江都海昌碼頭。1月20日中午,該公司領導及運銷處駐港人員到江都海昌碼頭現場協調船舶到港靠泊事宜,確保首航萬無一失。當晚21時,“豫濮陽貨0686”、“明達6626”靠泊江都海昌碼頭,運銷處駐港人員到船檢驗封艙情況完好后開始卸貨,至1月21日凌晨5時30分,兩條船全部卸空離泊,做到煤炭全部清掃到江都海昌碼頭4號貨場。
到發稿前,江蘇煒倫航運股份有限公司1月24日上午裝載完畢的兩隊拖船(裝載煤炭18103.86噸),已全部從蒙城梅莊碼頭離泊開航,預計10-15天后抵江都海昌碼頭。(田野)
我 與 書 記 交 朋 友——袁店二礦架起干群“連心橋”
寒冬的風霜擋不住濃濃暖意,走基層聽民意更加深著黨群感情。1月21日晚7時,袁店二礦黨委書記劉凱在相關人員陪同下,來到綜掘二區職工宿舍1棟409室,與青年職工交流談心,了解基層所思、所想、所盼。
去年以來,袁店二礦結合實際,在全礦范圍內開展“我與書記交朋友”活動,礦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團委副書記、基層單位黨支部書記和團支部書記用實際行動訪民情、問民聲、釋民惑、聽民意、納民智,架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為礦井科學發展、度危求進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今天來到這里,主要還是想了解一下大家對當前形勢、任務、政策的一些想法,征集一些意見建議,大家不要有什么顧慮,有什么說什么。”黨委書記劉凱的一席開場白打消了寢室內職工們的疑慮,剛才還有點拘謹的氛圍頓時輕松活躍起來。“我是綜掘二區職工苗興里,我認為有活干、有工資拿,在當前是件幸福的事。”
話音未落,工友吳兆斌就深有感觸地說:“的確是這樣,作為一類礦井,我們礦與兄弟礦井相比要幸福得多了。在外面也不好掙錢,我以前就在青島啤酒廠干過活,外面也很辛苦”。
“2016年以來,淮北礦業將生產礦井劃分成三類,制定了不同的減虧增盈措施。袁店二礦是一類礦井,淮北礦業采取傾斜政策,配足人力資源和裝備,為實現更多盈利提供了保障。”看著職工對前景有些擔憂,黨委書記劉凱向大家介紹起袁店二礦發展的優勢,鼓勵職工堅定信心。
“大家對煤炭形勢是否能夠好轉都十分關心,劉書記你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該區青工孫盼盼建議。
劉凱說:“不止你們關心,我們領導干部同樣對煤炭形勢十分關心,畢竟大家在一起努力工作,最后都想多掙些收入”,“2015年全國生產原煤36.95億噸,2020年我國煤炭生產能力預計為 45億噸至 46億噸”,“……去產能既是煤炭行業在2016年甚至今后較長一段時間的艱巨任務,也是煤炭行業優化結構、平衡供需、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劉書記的一席話,讓大家心里亮堂了許多。
“希望加強職工食堂管理,進一步提高飯菜質量”,“桃園物業的服務水平有所下降”,“過年會不會放假”……隨著話題的深入,職工們紛紛提出意見和建議。“明天礦上就準備對職工食堂2號窗口再次招標,保證職工正常就餐”,“近期桃園物業有部分人員退休,衛生環境打掃的可能不徹底,但今年礦上一直在加大對桃園物業的管理,服務水平會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也將會更好”,“至于過年放不放假還要等礦辦公會集體研究,一旦確定將會在第一時間內將政策傳達到每一位職工,這個大家可以放心”,劉凱向大家承諾。
“對當前的管理,大家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談一談。”劉凱向職工詢問到。“沒什么,安全是第一位的,大家都能理解”,“都是為了把工作干好”,“大家都希望能夠安安全全生產”,“看到去年的安全生產效果,大家對安全管理更加充滿了信心……”職工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劉凱說:“安全是最大的幸福,嚴管是工作的新常態。面對困難,我們大家要加強溝通交流,唯此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溝通交流,親密如夫妻也會產生矛盾。”頓時,整個寢室內洋溢起歡聲笑語。(孫健)
“會戰”保障線
—探訪朔石礦業東部井供水搶修“戰線”上的勞動者
“極寒”天氣過后,“結冰、爆表、炸管、停水”一系列“寒流”后遺癥接踵而來。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與居民生活用水,朔石礦業東部井物業科、社區中心、保運區三家單位主動出擊、救急“搶險”,開展了供水保障“大會戰”。1月27日上午,筆者來到礦東圍墻、新副井地面水倉、南村廉租房等搶修現場進行了跟蹤采訪。
“這幾天中午都沒回過家”
“昨天在來賓食堂干到7點才收工。你來之前,我們剛處理好一處漏水問題。”第一站,筆者來到物業科水電班。
“先把防寒棉揭開,看看是不是接頭漏水。”上午8時30分,水電班開始了第二單“業務”:礦東圍墻一處供水管道彎頭凍壞漏水。新任班長徐勇一邊扶著鋁合金梯子一邊提醒工友注意安全。
“沒算過,至少幾十起吧!”電工陳道生告訴筆者,班長年前剛退休,現在,他與另外兩名同事肩負全礦辦公室照明與水、暖管道(2吋以下)的維修任務。
“纏上水膠帶,旋緊絲口。”趁著兩人檢查漏水點的時機,維修工張曉光撥開一串串吊掛的冰凌,在地上準備修理備件。
“活多著呢!本打算先去機關浴池的,剛才又接到領導電話,說燈房后門有一處水管漏水。”在3人作業場點不遠處架子車上,彎頭、截止閥、鋼管、鋸弓、管鉗等搶修物資一應俱全。
“要成立極端天氣防寒防凍應急領導小組,預防大面積停水斷電事故,確保春節期間居民用水用電。”1月26日,朔石礦業東部井安全辦公會上強調:一定要把防寒防凍作為與安全一樣的大事來抓。
“擱咱身上咱也急”
“今個好多了,大前天攝氏零下13°,手套粘住水管就拿不掉了。”9時17分,在南村廉租房107#樓,社區中心水電隊“搶修”小分組正在維修西單元主供水管道。
“冬天刮西北風,所以凍壞的大多數樓西頭的住戶。”看到礦上來人維修水管,路邊聚集了退休職工。“水淌在路面上馬上結冰,人走在上邊也不安全。修好了,咱們心里也踏實。”聽說需要一把砍刀,熱心的張大爺連忙回家去取。為加快維修進度,社區中心水電隊每天除了留兩名電工值班外,其余9人分三組趕往各居委會搶修“會戰”。
“目前,南村廉租房大的問題就集中 96#、107#、103#、108#樓,至于住戶家中爆表、水管開裂等小問題接著再處理。”采訪時,班長孟獻民告訴筆者,自己家的水管也凍上了,老婆多次打電話讓回家,單位那么忙,根本沒時間顧家里的事。
“保守地說,有100多起。”當筆者問到這幾天維修工作量。電工蘇建宏說,我們現在是水電不分家,有活齊上陣。畢竟,吃飯是頭等大事。馬上過年了,停水斷電的,擱咱身上咱也急。
“先保證大多數住戶吃上水!”孟獻民說,由于這次寒流來勢兇猛,水管凍裂范圍大,社區中心主任、“440”(便民事事靈)接線員每天早晨先去各居委會巡查,回頭制訂維修方案,分輕重緩急依次處理。
“不行,我想再上去看看”
“對,2吋以上供水、供暖、壓風管道都是保運區維修范圍。”10時09分,在新副井南門水倉上,筆者見到保運區水電隊隊長高揚。
“沒那么嚴重,3天沒回家倒是真的!”在近1米高的“冰柱”旁邊,高揚一邊更換法蘭盤,一邊接受采訪。在保運區,退伍軍人高揚干活“不惜力”,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前天,有人告訴筆者,為了搶修供水故障,高揚吃住礦里好幾天沒回家。
“他叫崔‘忙人’,你看他這幾天來來回回忙得。”“哈哈哈哈……”當筆者詢問高揚的搭檔、維修工崔忙林姓名時,一名路過的運輸區職工搶過話題。“不行,我想再上去看看。”換好法蘭盤,崔忙林還是不放心,轉頭又爬上水倉檢查一遍才肯罷休。“水、電、氣、風(壓風),有人形容我們管的是‘四大天王’。說實話,這幾項在礦上離了哪個都不能正常生產。”路過主井絞車房,高揚拐了個彎,檢查操作室供暖情況。
“剛才鍋爐房打電話說,有一路供水斷斷續續的,我們去看看。”10時31分,在回單位的途中,遇到水電隊另外3名職工。聽完敘述,高揚轉身又與大伙一起奔赴新“戰場”。(陳春秋)
我的班長我的班——記臨渙焦化公司基層班組應對“超級寒潮”二三事
在臨渙焦化公司,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無懼嚴寒、沉著應對,確保企業安全生產。他們就是堅守在生產一線的班組長們。
陳圓弟:有我在,保證每一臺設備正常
“嘀嘀嘀……”1月22日傍晚,甲醇車間二班班長陳圓弟還未出家門,他的手機不時傳來QQ消息的提示音。“受天氣影響,你要重點關注儀表伴熱。”“班中要注意排液、盤車,防止備用泵上凍。”這是上一個班的班長發送的提示信息。陳圓弟和其他班組長們早已習慣了使用手機QQ進行工作交流。
甲醇車間是淮北礦業“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發展戰略的標志性車間,也是臨渙焦化公司重要的利潤增長點。由于車間的自動化程度高,大部分設備都是室外運行,夏季怕高溫,冬季怕嚴寒。如何保證每一臺設備都正常運轉呢?近萬米的伴熱管線、百余個關鍵儀表、30余臺備用泵……上班的路上,陳圓弟的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快速掃描每一個工段,為班前會安排工作提前謀劃。
1月23日凌晨,室外溫度已經降到了零下攝氏10度,離交接班還有一個多小時。陳圓弟班中帶著巡檢人員頂著刺骨的寒風,一趟趟也不知跑了多少遍,眼瞅著夜班就要熬過去了,現實卻是怕啥來啥。中控室合成壓縮機入口壓力數值瞬間升高,平時聽起來微弱的警示音,此時聽起來卻是那么刺耳。陳圓弟從椅子上一躍而起,直奔中控室。憑著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他判斷這應是一個錯誤動作,便迅速打開放空閥門,對焦爐氣進行分流降壓。
隨后,陳圓弟與技術人員一起來到合成工段查看情況,經過分析,原因出在入口處一段半米長的導壓管上凍結冰,造成壓力表異常。他們臨時接來蒸氣,對導壓管進行加熱,壓力表的數值恢復正常,整個生產系統也逐步穩定。
薛慶峰:有我在,保證每一爐焦炭質量
“今天溫度急驟下降,所有人員都打起精神來!”1月24日早班會上,10余年未見的“寒潮”,讓煉焦車間三班班長薛慶峰的表情異常嚴肅。
該公司正在為一家鋼鐵集團定制生產一批二級冶金焦。煉焦車間本身就存在生產戰線長、工種多、人員設備交叉作業等復雜情況,現場安全管理難度大,又遇到這樣的嚴寒天氣,對生產組織十分不利。怎么辦?早班會前,車間值班主任急得團團轉。看到主任焦急的心情,薛慶峰一句話讓主任吃了定心丸:“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保證每一爐焦炭質量都過關!”
市場無情,只有以質取勝。早班班前會一結束,薛慶峰首先來到地下室,找來調火人員,根據氣溫變化把工藝參數重新進行了調整,并要求他們勤測細調,科學合理控制橫墻溫度與爐頭溫度,堅決杜絕生焦與過火焦,努力減少“蜂窩焦”。在焦爐頂,薛慶峰爬上裝煤車,一輛一輛地為裝煤車司機現場演示如何交替接煤、裝煤,防止煤倉上凍,并要求爐頂工與推焦車司機做好配合,杜絕平煤后往加煤孔掃余煤,禁止出爐時不按規定提前拉上升管,努力提高推焦執行系數,保證生產穩定。在交換機室,薛慶峰一邊比對爐溫數據,一邊用對講機向各個崗位的職工喊話:“‘中淮’焦炭是咱公司的品牌。誰敢砸牌,俺就先砸誰的飯碗!”
到了出焦的時間,薛慶峰又馬不停蹄地跑到焦臺,觀察焦炭的形狀、顏色……隨著一爐爐的優質焦炭被推入熄焦車,炭火映紅了薛慶峰的臉頰,額頭的汗水化作一團水霧慢慢飄散開。
王廷輝:有我在,保證每一名職工到崗
“這幾天太冷了,班里又有兩個調休的。”“效益不好,俺們班也有職工請假。”1月25日,兩名班長一見面就為出勤問題頭痛。“對了,聽說質檢中心的出勤率不錯,咱們去取取經!”“對,找王廷輝去。”這兩名班長口中的王廷輝是質檢中心分析班的班長。
嚴峻的經營形勢,遇到了“超級寒潮”,可謂是冷上加冷。但是王廷輝所在的班組職工出勤率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要得益于他的“8小時外管理法”。
由于企業遠離市區,班組職工全是年輕人,下班后大家都急著回家,平時班組成員之間接觸交流的機會僅局限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慢慢的班組成員之間變得生疏了,有的還產生了隔閡,班組的凝聚力、戰斗力自然就下降了。針對這個問題,王廷輝有意識地在班后組織了幾次聚會,招集大家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慢慢這種聚會在班組內形成了一個習慣,他們不求規模,不求檔次,大家一起湊份子就為了創造一個可以相互吐槽、減緩壓力、放松心情的氛圍。不僅如此,王廷輝還經常約大家一起爬爬山、釣釣魚,或者帶著家人在淮北附近的景點搞個AA制自駕游。
“我們聚會的氛圍很寬松,既消除了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緩解了工作壓力,又增加了班組成員間的了解。誰的思想開小差了,我都能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在分析班組活動室,王廷輝毫無保留地向這兩名班長講述自己的秘訣,“大家把班組當成了自己的家,天氣再冷,也擋不住我們‘回家’的信念啊!”(陳磊)
我們在“風雨”中一同堅守
極寒天氣席卷神州大地,天寒地凍、滴水成冰。1月25日,筆者走進朱仙莊礦社區一棟普通的居民樓。
剛到一家住戶的門口,吳英銳、李文婷小兩口便熱情地迎了上來。小兩口都是朱仙莊礦職工,丈夫吳英銳是綜采二區的黨支部書記,妻子李文婷是武保科的一名治保隊員。他們的家不算大,但十分敞亮,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墻上掛著兩人的結婚合影,陽臺上幾盆不知名的綠色盆栽讓人感覺到了絲絲春意。
2008年,稚氣未脫的吳英銳從山東理工大學采礦專業畢業后,帶著激情和美好的憧憬來到朱仙莊礦。剛踏進礦大門,他的第一感覺是:“這里比他想象中的煤礦要好得多。”也在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我要在這里用我的知識和努力實現夢想,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天空!”他先后在綜采、掘進、修護等幾個基層單位實習。礦上有意安排大學畢業生去基層鍛煉,正好契合了這個山東小伙子骨子里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性格。以后的日子里,每天都很辛苦,但每一天都讓他增長見識,都讓他感到充實。很快,他就脫引而出,成為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2011年,吳英銳和李文婷經過兩年的戀愛,走進了婚姻殿堂。次年,女兒降生。2013年,吳英銳提任綜采一區黨支部副書記,一年后任該區黨支部書記。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這幾年對于小兩口來說,可以用“快節奏”來形容。
每天,李文婷也會像絕大多數礦山女人一樣,回到家里,做上一桌可口的飯菜等待丈夫歸來。“剛開始不了解井下究竟是個什么樣,也不知道愛人在井下具體干什么工作,整天擔心得不得了。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習慣了。”雖然習慣了,但是愛人每次下井,她的心里還是藏著滿滿的惦記和牽掛。
小兩口工作都很忙,女兒也只能“早出晚歸”,早上上班前,李文婷把女兒送到孩子姥姥家,晚上下班后再接回家。“最開心的就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時光,看著妻子滿臉的笑容,聽著女兒稚氣的童聲,覺得很滿足。”說到這里,吳英銳的臉上寫滿了幸福。“這幾天天氣真冷,跟現在的煤炭經濟形勢差不多。”吳英銳不經意的一句話,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圍繞這個話題聊了很久。“不管形勢怎樣,既然當初選擇了煤礦,就一定會繼續走下去。”吳英銳的話語間流露出了堅定。“放心吧,我會照顧好我們的小家,陪你一同‘堅守’。”李文婷說著,伸出右手挽住了愛人的胳膊。小兩口堅信,風雨之后的彩虹會更加絢麗,礦山依舊是他們幸福生活、實現夢想的地方。(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