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能力,不創新就不能生存,不會創新也很難生存。”“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改革創新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淮北礦業六屆五次職代會暨2016年工作會議對于創新的定位和釋義,讓人振聾發聵。
2016年,集團公司“五位一體”的工作布局,“贏、準、實、快、穩”的工作部署,指明了打好生存保衛戰的路線。如何在工作落實中啃下硬骨頭、趟過深水區?需要創新的銳氣和智慧。如何在轉型發展中轉換新思維、凝聚新動力?需要創新的驅動和引領。
創新要從思維轉變開始。思想和觀念的僵化和固守,已成為阻礙創新的第一道束縛。要創新就必須打破這個枷鎖,摒棄 “黃金十年”中留下的桎梏,打開“心結”,敞開“心扉”,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要把創新作為 “思想的歷險”,要歷險就必須有一顆勇敢的心,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擁有這種勇氣的時候,就會發現創新其實并非遙不可及,甚至觸手可及。
創新要從多維系統發力。簡單地把創新局限在技術層面,已經不符合新常態的發展趨勢,全方位、多維度、系統性的創新體系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第一動力”。從提升產品科技、文化附加值的創新,到生產、管理、贏利模式的創新,再到 “互聯網+”、“工業4.0”的業態創新,每一步的發展都要在創新中突破,只有創新水平上來了,動力才能充沛,發展才可持續。
創新要擁有撬動的支點。這支點就是制度改革,以構建創新激勵機制為基礎,為創新者保障充分的自主權利,讓創新者獲得應有的利益回報,為創新之樹 “施肥增養”。近期,集團公司對第七屆青年創新創效獲獎項目的通報嘉獎,就是一種有效的激勵。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牢牢抓住簡政放權這個核心,把創新的選擇權和話語權交給基層、交給實體,為他們拓展更多樣的選擇。
創新要在效果體現上評價。不創新不行,創新不出成效更不行,在創新中“自由”與“風險”是對等的,鼓勵解放思想,開放視野,鼓勵勇敢探索,包容失敗,但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創新”、不切實際的“創新”,其實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注重打造“創新面子”,不注重發展“創新里子”,看上去很新穎,最終還只是“盆景”。這就需要我們在創新效果評價上,與企業實際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強化頂層設計,有序推進,放手不放責,搞活不搞亂。
重視創新就是重視我們的未來,只有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上下同欲、百折不撓,把所有的動力、活力和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才能夠有效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各種挑戰,把握創新發展的主動權,打好打贏生存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