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創新!日前召開的淮北礦業2016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把創新旗幟高高舉起,提出創新是引領淮北礦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淮北礦業走出困境必由之路。
經濟下行短期難以改變,能源消費結構深度變革,去產能政策縮減經濟體量,這些宏觀經濟政策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煤炭企業的生存現狀,改變著發展走勢。形態決定趨勢。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單純依靠要素投入,走規模擴張道路,已經越來越不現實。如果長期不投資,不增加新項目,產能持續減少,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從哪里來?這是每一個淮北礦業人必須深思的現實問題。
勇于擔負創新創業的使命。淮北礦業建設發展50多年,一直在堅持創新,可以說,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是思想觀念的突破,都是改革創新的成果。但是,與國內先進企業相比,與形勢任務要求相比,思想觀念還比較保守,習慣和自己的過去比,滿足于過得去,創新速度和力度還有較大差距,對創新的研究和投入的精力還不夠,創新能力不足,協同創新不夠,這些都制約著企業可持續發展。危機面前,我們對創新必須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從面臨的形勢和未來發展走勢看,創新是淮北礦業跳出經濟深淵最好的、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條出路。面對自然災害威脅大、資源稟賦復雜、人員多包袱重、管理體制機制障礙等制約因素,不開展深層次的創新變革,我們就繞不過一道道溝坎,闖不過一個難關,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縱觀煤企發展態勢,創新浪潮如滾滾洪流。危機面前,各大煤炭企業都在尋求變革創新,采取了一系列創新的應對舉措。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
騰籠換鳥調結構,鳳凰涅槃求創新。淮北礦業明確了創新的五個主攻方向,這不僅是做好下半年工作的主線,也是“十三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新在思想觀念。思想不解放,行動難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必須調整思想結構,增強危機感、使命感、緊迫感,把那些落后的、陳腐的、僵化的觀念騰出去,把創新的、現代的、先進的理念裝進來。用思想的轉變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裂變。新在體制機制。敢于破除堅冰,自我革新,減少管理層次,削減管理成本,擴大負面清單管理,要充分相信基層,相信職工,簡政放權,釋放活力。新在管理文化。創新無止盡,管理無止盡。管理模式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的做法要堅持下來,變成職工自覺行動,形成文化。比如我們在推行安全生產體系、內部市場化、對標管理、瓦斯治理模式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關鍵是要推廣好,變盆景為風景。新在科技進步。必須加大科技供給,激發活力。當下,煤炭開采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蓬勃而生,我們要緊跟科技前沿,堅持無害化開采,持續推進“四化三減”,以科技進步促進安全發展、轉型升級,治頑疾,激活力。新在商業模式。緊緊抓住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政策機遇,加快調轉促步伐,實現煤炭主業轉 “精”,產品結構轉 “高”,產業結構轉“輕”。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過去,我們依靠不斷改革創新,戰勝了一個個艱難險阻,實現了企業發展壯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忘初心,堅持創新,繼續前行。時代在召喚,使命已賦予。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讓創新引領淮北礦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