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窮,穿不窮,盤算不好一世窮。”這是在渦北選煤廠干部職工中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話。打起“小算盤”,刮起“頭腦風暴”——該廠內部市場化推進的真實寫照。
該廠從上至下都牢固樹立了算賬意識,因為他們知道集團公司的考核政策,完不成噸煤加工費就沒有效益,就沒有工資。“打印紙還有116張”、“電焊條還有一盒”,把手中資產量化、盤算清楚家底是該廠打起小算盤的第一步,這也是材料申報的基礎依據,從源頭上杜絕了材料成本的浪費。
在渦北選煤廠的工廣區內,幾乎看不到一顆螺絲釘,一片廢紙殼,原來它們早就被干部職工“算計”走了。該廠制定出臺了《渦北選煤廠廢舊物資回收管理辦法》,鼓勵各車間部門回收利用廢舊的紙箱、螺栓等物品,并依照價格體系由廠部出資收購。
該廠依據各車間科室的工作職能,制定了相應的修舊利廢指標,各車間科室將指標分解到各班組,層級抓廢舊物,形成了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并且,每個月還對各班組各部門的指標完成情況予以考核,獎優罰劣。
為了充分挖掘內在潛力,進一步節省開支,該廠鼓勵干部職工動腦筋搞發明搞創新,努力用技術改造提升經濟效益。在介耗、油耗、電耗等主要技術指標方面,該廠集思廣益,挖空心思,全力推進技術改造。精煤裝車皮帶機尾滾筒的改造,讓精煤外運皮帶的運行時間降低了30分鐘,降低了電耗;3118減速機的改造,充分發揮了在線測繪儀的巨大作用,較好的聯鎖了懸浮液密度,控制了介質消耗;加藥間通風條件的改善、藥劑管道的改造,使得藥劑消耗量比計劃下降了整整30g/t原煤。該廠每季度開展一次“五小”評比活動,對一個季度的創新改造進行交流褒獎,大大促進了干部職工的創新熱情,激發了他們的創新力,真正刮起了“頭腦風暴”。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該廠噸原煤加工費比計劃下降2.37元/噸,實現減虧291萬元。
(責編 姚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