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他卻擔任兩個車間的“一把手”;他帶領的團隊不足130人,一年可為企業創造產值3.5億元。他就是現任臨渙焦化公司干熄焦車間兼動力車間主任、“80后”青工——郭青龍。
2004年,和很多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一樣,郭青龍懷揣著人生的夢想來到南方,順利進入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沙鋼集團,成為該集團焦化廠干熄焦車間的一名員工。憑著扎實的技術和吃苦的精神,不到兩年時間,郭青龍便擁有了優厚的待遇,并在那里收獲了愛情,尋覓到人生的另一半。新家庭的組建,讓出生在淮北礦區的郭青龍再也抑制不住對家鄉的思念。
2008年,郭青龍說服了同在沙鋼工作且收入不菲的妻子,放棄了很多人都羨慕的工作環境,共同回到他魂牽夢縈的淮北礦區,成為臨渙焦化公司干熄焦車間的一名技術員。一切從零開始、一切從新起步,郭青龍沒有怨言、沒有失落,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淮北礦業的熱愛。
干熄焦發電是臨渙焦化公司一期工程配套項目。主要是利用鍋爐回收干熄焦系統880~980℃惰性循環氣體的溫度并吸收其熱量,產生蒸汽用以供熱和發電,以達到使惰性循環氣體的熱量得到有效利用,實現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目的,其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在國內首屈一指。
在新的崗位上,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挖潛改造,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創造效益,成為郭青龍實現人身價值的目標。
2010年,在吃透工作原理后,郭青龍牽頭對干熄焦燒損控制系統進行技改,實現了干熄焦系統燒損在線監測與計算,并在焦化行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干熄焦燒損率在線監測與控制》論文,打破了國內干熄焦燒損率無法計算的瓶頸。2013年,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摸索和技術論證,郭青龍又帶領自己的團隊,完成了利用低溫消防水冷卻冷油器的技改,保證了在高溫季度鍋爐的安全、穩定運行,當年實現1.5億度的發電目標。緊接著,他又組建攻關團隊,對發電站循環水冷卻塔進行了技術改造,實現了“水—汽”兩種介質的全方位接觸,使水汽的換熱效果顯著增強,大大提升了設備運轉效率,2014年全年發電量突破1.9億度。這三項技改在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企業節能減排作出了貢獻,產生了可觀的社會效益。
在臨渙焦化這片舞臺上,郭青龍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很快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干熄焦車間的“一把手”。技術上有“一手”,管理上更有“一套”。在擔任干熄焦車間主任期間,他對車間的管理細致入微,率先在全公司推行標準化管理、6S管理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并取得顯著成效,多次被公司評為“六好車間”。
2013年11月,郭青龍臨危受命,又兼任動力車間主任。一下子管理兩個車間,這讓郭青龍的時間捉襟見肘。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他干脆把車間當成了家,把辦公室當成了宿舍,把沙發當成了床……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他的生活和工作沒有了固定的界限。由于他們夫妻倆都在焦化公司工作,多年來,沒有完完整整地陪著孩子度過一個周末,當孩子生病時,也沒時間照顧。這讓郭青龍心中充滿了愧疚。
青春無悔,人生無憾。就是憑著這樣一股子的韌勁和執著,郭青龍迅速成長為全國干熄焦發電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行家,他本人先后被評為淮北礦業“五好職工”、“勞動模范”、“五星黨員”、“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十大杰出青年”、省屬企業“青年崗位能手”。日前,郭青龍又代表淮北礦業當選安徽省第二季“最美青工”。
(責編 姚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