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跑偏輪架修一修可以給運輸區用,這個沙箱給綜掘一區留著,這個槽鋼可以封車用……”朱仙莊礦機電維修車間管理員秦子軍井然有序地進行著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升井的物料進行歸類整理并登記在冊,為這些閑置的物資再“上崗”做足充分的準備。多年的工作經驗鍛造了他的獨特本領,總是能讓別人看起來沒用的東西“活”起來,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下角料瞬間變成了用得上的“寶貝”。
“購置一臺新的聲光信號器要近2000元,如果我們自己維修的話,材料費還不到800元,這一臺就能節約成本1200元。從這兒修復的綜鈴、開關、報警裝置等小電設備,都在我們礦井下各區隊派上了用場……”朱仙莊礦機電科負責人說。“修舊利廢看似不起眼的‘蠅頭小利’,積累得多了,就有了可觀的效益。今年以來,小電組累計修復小電設備8臺,創效價值6萬余元。”
該礦堅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聚焦“雙效”,精準分析生產經營流程中成本變化,查找“浪費源”、消除“浪費點”、杜絕“浪費事”,對標目標成本,靶向發力強化整改,確保成本可控,讓“隱形”浪費無遺漏、無死角。
“我們小電組主要維修的設備雖然和井下采煤、掘進機等大型設備沒法比,但它們卻在操作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使用量很大,維修頻率也非常高。”小電組維修職工蘇茂忠驕傲地說到。
大件變小件、長件變短件,大改小、長變短,利用下腳料,不浪費一米管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學會“精打細算”,從源頭上控制好材料的使用,從施工中節約利用好材料,杜絕材料浪費現象的發生。下井時,始終堅持“下井看著走、升井不空手”,對螺栓、卡子、鉆頭等小物品閑置材料,及時回收,杜絕丟失浪費現象的發生,已成為朱仙莊人的共識。
(審核:張萬學 責編:何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