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寓樓請盡快安裝凈水器。” “凈水設備正在招標,采購完畢將第一時間進行安裝。”
“每日能不能增加一道特價炒菜?” “已與食堂商議,將每日增加一道特價菜。”
鐵運處物業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鮑梅麗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瀏覽“監督管理員”微信群,查看職工反映了哪些訴求,并一一進行回復。“現在職工有什么訴求,我在手機上一目了然。”回復結束后,鮑梅麗迅速在《鐵運處監督管理員信息反饋“五定表”》更新了一份民情記錄。
翻開“監督管理員”微信群,群內的反饋不僅僅包含職工的民生實事,越來越多關于安全生產的意見建議出現在了微信群內。“車務生產崗位能否統一配置顏色醒目、紗質透氣的反光馬甲”“烈山工務段辦公樓頂墻皮開裂脫落,存在安全隱患”……如何實現從解決生活需求到助推安全生產?鐵運處對有價值有分量的“金點子”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鼓勵職工更加積極的圍繞安全生產、創新管理、降本增效及破解制約礦區鐵路發展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建言獻策。
該處因人、因事、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在一場場現場辦公、現場座談、現場調研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今,隨著“問題”的不斷找上門,與職工面對面交流、“意見碼上辦”、監督管理員平臺已成為為職工服務的主動性體現和推動黨員干部轉變作風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份,從了解到職工乘車緊張,供應科經過半個月的調研和數據采集,迅速推行班車“三檔制”運行制度,既滿足了職工的需求,又最大限度的節約運力,得到了廣大職工群眾的紛紛點贊。
監督管理員反饋的“小事”考驗基層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但光有“智慧”還不夠,更要有“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作風。為此,該處充分發揮督查利劍作用,對監督管理員反映的意見建議,建立反饋、分析、落實機制,形成清晰的整改落實臺賬、明確責任人、時間表,并將落實結果納入“賽馬”考核辦法,以“賽馬”壓力,催生干部落實動力,確保職工反映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據悉,該處于2023年12月聘任28名“監督管理員”,旨在進一步搭建溝通交流、建言獻策的平臺,以職工的需求為導向,以職工關注的焦點為切入口,讓更多職工參與到企業發展全過程監督上來,推動職工建議落地生根。
(審核:尹良功 責編:韓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