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淮北市文明網公布2024年5月份“淮北好人”名單,袁店一礦通風區職工路思遠作為敬業奉獻類“淮北好人”榜上有名。從2009年至今,路思遠已經在煤海中與瓦斯搏斗了15年。15年間,他潛心技術研究,推動礦井由“治災”向“智災”轉變,累計完成技術創新成果50余項,其中“智能開關與瓦斯電閉鎖連接改造”“插入式流量計”“智能監測實驗室”等多項改造創新獲集團公司“五小”實用技術成果大獎。曾榮獲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全國煤炭青年“五四”獎章、“安徽工匠”、安徽省“勞動模范”“技術能手”、淮北礦業集團“工匠大師”“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
勤學習用初心照亮前行之路
勤學好問的路思遠,在瓦斯監控監測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軸”這個字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工作中的路思遠猶如一頭陷入沉思的“老黃牛”,時常為了一個問題把自己鎖在工作室,茶不思飯不想。
為了保證瓦斯監控系統穩定可靠,路思遠借閱大量專業書籍,虛心請教相關專業技能人員。他總結的“一判、二看、三排查”故障排除法,先在中心站運行記錄上判斷故障類型,再從現場環境判斷事故范圍,最后用1/2工作法精準查找故障點,不僅縮短了故障排除時間,保證瓦斯監控系統穩定,更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瓦斯監控傳感器作為一種精密儀器,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但受煤礦生產條件限制,夾雜著粉塵的風流吹過傳感器時很容易堵住探頭,造成數據失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路思遠從源頭出發,著力設計出一款既適宜井下生產條件,又不影響傳感器精準探查的防護罩。從不銹鋼到有機玻璃,從PVC材質到亞克力板材,路思遠前后試驗了十余種
工業材料,每一種材料的優劣缺陷他都筆筆記下,經過不斷思考總結,無數次更改試驗,最終成功研發出適應井下復雜作業環境,有效保護傳感器探頭的防護裝置,為礦井瓦斯監控監測系統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基礎。
鉆技術用創新夯實安全之基
工作中的路思遠愛琢磨、肯鉆研、善思考,勇于革新改造。2017年,由他設計的傳感器組合升降架裝置,成功解決井下瓦斯、CO、風速、溫度傳感器集中懸掛混亂的難題,通過分類管理實現了傳感器標準化管理。2018年,由他研發的遠程高壓斷電饋電執行裝置,打破了饋電斷電器不能直接監測控制高壓電器設備的技術壁壘,此項成果很快在全礦區推廣應用。
近年來,路思遠的創新發明成果如雨后春筍一般,2024年4月,已累計完成技術創新成果近50項。由他牽頭攻關的《井下在線防火監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一種用于初采工作面架后采空區的瓦斯檢查桿》《一種用于工作面防火阻化劑噴灑裝置》等創新項目成果顯著,獲得全礦干部職工點贊。工友向他請教取得這么多創新成果的訣竅,他總結回答的就是眼觀六路、多思多想、手勤腳勤。他經常問自己,還能不能再完善一點,還能不能更好一些。
甘奉獻用行動譜寫逐夢之歌
他以保障礦井瓦斯監控系統穩定、減少故障、夯實瓦斯治理基礎為目標,以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為使命,牢牢掯住“一通三防”就是礦井“定海神針”原則,將瓦斯監控這一礦井安全生產的“眼睛”工作做透做實。
2016年,袁店一井煤礦1032瓦斯監控系統異常,反復出現誤測誤報問題,為了將這一問題徹底解決,他井上井下連軸轉,分析數據,排查線路,查找原因,在千米巷道來回奔波,最終成功將故障排除。2017年,淮北礦業集團實施安全監測系統數字化改造,袁店一井煤礦是改造項目的試點單位。路思遠主動請纓,按照要求詳細制定了實施方案,白天帶著人下井跑現場,晚上自己在實驗室里查資料、研究圖紙,連續45天沒有休班,最終提前15天完成任務,為監測系統數字化改造在淮北礦區推廣實施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路思遠不忘初心,守正創新,鑄就匠心,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扎根礦山、無怨無悔的最美贊歌,詮釋了新時代的奮斗者、逐夢人精神,也將自己的青春在煤海里深深鐫刻。
(審核:徐書才 責編:何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