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破瓶頸 高效拆除譜新篇
淮北礦業集團“導硐刷面”工藝實現綜采工作面拆除安全高效新突破
近日,淮北礦業集團在孫疃礦Ⅱ1022工作面創新應用“導硐刷面”安全高效拆除工藝,成功攻克大采長綜采工作面拆除難題,實現安全與效率雙提升,為集團綜采工作面拆除技術升級邁出關鍵一步。
思想破冰,向傳統工藝“亮劍”
傳統拆除工藝存在采空區自然發火風險高、人員進入煤壁作業等痛點。為實現安全高效拆除,集團以“323”短板攻關為契機,打破傳統思維,在孫疃礦Ⅱ1022收作工作面試點“導硐刷面”新工藝,靶向破解大采長綜采工作面拆除準備周期工期長、主體上山受采動影響大等瓶頸。
技術突圍,破解“卡脖子”難題
面對出架通道留設難、鋪網對接精度要求高兩大挑戰,孫疃礦及生產裝備分公司創新實施“一次支護強度最大化+順山支架主動補強+水力壓裂切頂卸壓+分段對接護頂板”護巷新工藝。支護方面,將頂板錨索由“3-2-3”加密為“3-3-3”,增設8米順山錨索梁和6.3米“井”型桁架,構建一次支護強度最大化體系;回采側布置38架ZZ7600型液壓支架順山護巷,兼具補強與后期通風功能。采用水力壓裂切頂技術,在老塘側及機風巷施工54個鉆孔1696米,切斷層間應力傳遞。改整體鋪網為從機頭向機尾分6段分段對接,剩余7米注漿加固。采用機械化超前施工替代人工刷面,優化鋪網工藝標準。重構拆除工序流程,取消人工刷面工序,液壓支架補強支護頂板且后期轉為護巷架,有效阻隔壓力傳導,降低巷道變形與修護成本。
成效亮眼,安全高效雙突破
新工藝實施后,Ⅱ1022收作工作面拆除周期縮短40天,有效降低采空區自然發火、作業人員進入煤壁以及瓦斯積聚風險。“雙路”單軌吊梁配合順山支架,使溜槽日拆除量從32節增至40節,支架日回撤量從6架提至8架,效率分別提升25%、30%。創新性取消連續木垛施工,既節約大量木料成本,又減輕職工勞動強度。出架通道頂底板移近量控制在500毫米內,主體上山等主體巷道零修復,通過在出架通道內留設順山支架、超前水力切頂,有效減少工作面超前采動應力影響,避免主體巷道二次補強及修復工程。
“這是繼綜采工作面‘1+1’‘不擴面’安全高效拆除工藝后的又一突破,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控制的轉變。”集團生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化“導硐刷面”安全高效拆除工藝標準化建設,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技術體系,為破解大采長工作面拆除難題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審核:趙玉明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