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當前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淮北選煤廠主動出擊,積極探索提質增效的新對策新路徑,以煤質系列精準培訓鍛造專業人才隊伍,為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赴外取經:煤質檢測技術升級
“從前只知煤是黑的,如今連它的‘脾氣秉性’都摸透了!”淮選工匠唐喜影赴晉參加煤炭采制化專業培訓班后難掩欣喜地說道。采制樣崗位技術能手謝麗在實操哈氏可磨性測定時發現:“這個指數直接關聯生產能耗,掌握了就能為廠里省下真金白銀!”煤質化驗工任海騰握著精度提升的檢測數據坦言:“操作儀器時手不抖了,心里有了‘定盤星’。”這場培訓將煤焦行業理論知識與儀器實操、數據解析深度融合,讓抽象原理轉化為“即學即用”的實戰技能,學員們帶著“取經”成果踏上技術精進之路,為煤質檢測標準化升級注入新動能。
廠內練兵:實戰課堂淬煉尖兵
煤質技術骨干與工匠大師化身現場講師,以《煤焦技術應用》《煤樣制備與浮沉試驗》等課程為紐帶,將外訓成果轉化為內部傳承。標準化試驗室里,謝麗手把手演示“九點取樣法”,學員們蹲在煤樣堆前反復校準布點精度;廠房化驗室中,技術人員邊操作邊強調:“水分測定時烘箱溫度范圍在105-110°C。”機電車間職工孫玉彬捧著實操記錄冊感慨:“師傅講的全是干貨,像浮沉試驗中重液密度差0.01g/cm3,結果就可能天差地別!”該廠以“工匠技師+現場課堂”開展培訓,讓不同崗位職工實現“跨專業充電”。
專業賦能:打通煤焦全鏈條認知
臨渙焦化專業技術人員走進廠區,為煤焦技術第二期培訓注入行業視角。通過系統講授配煤煉焦原理、焦炭質量核心指標及焦化全流程工藝,學員們跳出單一檢測思維,構建起“原煤-焦炭”全鏈條認知框架。巖相實驗室里,張愛霞主任演示鏡質組反射率測定時指出:“這個指標能預判結焦性,讓配煤方案更精準!”學員們圍著小焦爐追問:“配煤比例變動1%,焦炭強度影響幾何?”——抽象理論在現場答疑中轉化為生產實操指南。年輕學員彭宇的筆記里寫滿新思考:“原來煤焦技術不是化驗幾組數據,而是撬動市場的硬核武器!”
(審核:汪洪 責編: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