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礦業集團信湖礦人員減下來,效益提上去
本報訊 近日,筆者走進安徽淮北礦業集團信湖礦,看到了熱火朝天的新井建設場景。筆者了解到,該礦已建成的副井提升、電力監控、排水集控、壓風機自動運行等子系統實現了遠程集控、無人值守,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技術也在安全生產中得到應用。
信湖礦分管機電工作的副總工程師孫遠超說:“圍繞安全高效,我們設計了自動罐擋裝置,實現了井口扒鉤無人操作,杜絕了操車工與扒鉤工配合不暢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達到了減人增效的目的。”
“目前,我們副井提升速度由8米/秒提高到10米/秒,這在淮北礦業集團各礦井中也是最快速度。”孫遠超說,他們還在繼續改進副井上下口操車系統,利用油壓調節、液壓管徑加大等措施縮短安全門動作時間,保證副井的日提矸量在1500噸以上。
同時,該礦分管機電工作的副礦長張長明帶領機電技術人員多次對供電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大膽開展了供電改造。技改后的信湖礦地面供電為淮南、淮北雙回路供電,井下更是絕無僅有的五回路供電。尤其是地面35千伏中央變電所和81采區變電所具備了自動停電、斷電、安全確認、安全接地的電控功能,有別于其他礦井電控系統需要帶電運行,一旦掉電,電控系統也會隨之停電,失去操作功能。信湖礦變電所在掉電情況下自動啟用后備UPS電源,繼續進行電控操作,真正實現車間安全可靠的無人值守。
杜絕絞車斜巷運輸也是信湖礦的一大亮點。張長明說:“絞車司機在運輸斜巷存在視覺盲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為了提高斜巷運輸的安全系數,我們在斜巷用網格化柴油單軌吊運輸取代絞車運輸,提高安全系數,也保障了黃沙、水泥等物料的供應。”
此外,信湖礦在安全帽上配置了信息化礦燈,具備定位、通信、報警、尋呼、環境感知、姿態感知等多種功能,可以隨時掌握井下作業人員的位置、姿態、工作狀態、攜卡狀態等。
信湖礦礦長孫全福說:“在地面端,我們通過對人員大數據的綜合處理分析,可以獲取人員分布及人員狀態的群體特征,從而改變傳統人員管理個體化的模式。”(王軍)
來源:《中國煤炭報》 2020年4月30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