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電子聯鎖信號設備倒切試驗現場

室內人員核對控制臺信號(王翔 黃華偉 攝)
“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將應用于鐵路運輸各環節”
——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湖集中心站信號微機聯鎖系統倒切工作側記
10月10日16時36分,伴隨著一聲長鳴,一輛內燃機車從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湖集中心站呼嘯而過。該站信號微機聯鎖系統倒切、驗收工作的圓滿結束,標志著國內最先進的全電子聯鎖系統正式落戶鐵運處。
礦區鐵路行穩致遠離不開高新科技的創新驅動。2019年,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圍繞“生產安全、經營管理”兩條主線,結合礦區鐵路實際,制定出臺了鐵運處信息化三年建設規劃,分層次、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設備升級改造工作。鐵運處邁上信息化建設快車道。
微機聯鎖系統改造勢在必行
湖集中心站是礦區煤炭鐵路運輸的咽喉樞紐,采用“一站五場”模式,主要承擔著“十六礦三廠一公司”的煤炭、大宗物資和甲醇鐵路運輸組織任務。
該車站聯鎖系統建于2007年,已經使用13年,遠遠超過大修期。為滿足焦化三期投產和湖集二次站改施工需要,微機聯鎖系統改造勢在必行。
2019年年初,站場硬件設施改造施工拉開大幕,新增線路、道岔,配合施工單位敷設光纜、安裝信號設備……施工改造全部在既有線路上進行,對安全生產影響很大。
因此,湖集中心站、臨渙電務段成立了施工管控領導小組,制定了施工交底、防范、監督制度,明確了施工管理主體責任要求,確保安全施工、生產運輸兩不誤。
信號施工于今年5月開始,在中鐵上海設計院、中國鐵道科學院、北京卡斯柯等廠家的共同配合下,鐵運處機車工電各系統協同作戰,歷時5個多月,全部完成工程施工。
10月10日,項目人員用8個小時,完成了信號聯鎖系統的倒切、驗收和開通工作。
力保施工運輸兩不誤
作為鐵運處建處以來最大的一次倒切工程,微機聯鎖系統改造面臨著難度大、影響范圍廣、時間跨度長等困難。
在不停止運輸生產的情況下,能否安全順利實現新系統的安裝、試驗以及新舊系統倒切?在無聯鎖情況下如何保證接發列車暢通及調車作業安全?這些問題考驗著鐵運處干部職工。
為確保施工運輸兩不誤,該處及早著手、提前部署,及時組織召開了施工安全預備會,制定了《湖集中心站信號倒切過度暨無聯鎖情況下接發車及調車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對施工時間、項目、要求以及行車組織的影響范圍等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
通過統一部署,該處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集中領導、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原則,重點做好“四個保障”,即安全保障、制度保障、責任保障、技術保障,確保站場信號倒切期間的運輸安全。
倒切驗收現場,人員忙而不亂、緊張有序。有的負責倒切試驗及驗收開通現場安全檢查,有的負責倒切現場監督,有的負責確認每組道岔是否開閉正確,還有的負責排列壓道機車進路。
“每一步工作流程、每一項任務銜接都細化分解到每個小組、每個人,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該處負責人表示。
為保障工作順利進行,鐵運處主要領導親臨現場督導指揮,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全體工作人員在現場同心協力,保證本次系統倒切順利驗收開通。
遠程診斷,實時監控
信息驅動,數據指揮。經了解,鐵運處新安裝的全電子聯鎖系統具有體積小、易維護、方便擴展等顯著優勢,是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該系統不僅在技術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而且在國際上也屬于主流產品。
“以前,電氣電路發生故障時,需要維修人員拿儀表到現場去測量,判斷某一條線路故障或者繼電器故障,然后去現場處理故障。現在,全電子聯鎖系統具備遠程診斷功能,可以實時監控設備狀態。一旦發生故障,系統能迅速精確地找到故障點,自動報警。”鐵運處生產技術科科長陳倫卿說。
有了全電子聯鎖系統,檢修人員可根據系統中各模塊的工作狀態指示燈,及時更換故障模塊,有的故障不用出房間就能解決。
“全電子聯鎖系統的應用為我們挖潛提效、節約人工成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陳倫卿說。
“軟件升級后,我們從顯示器上可以更直觀地看到現場信號、道岔、軌道燈設備的狀態和聯鎖邏輯狀態,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這種感受在以前的微機聯鎖單元控制臺上是無法體驗到的。”湖集中心站調度室主任趙瑋說。
鐵運處負責人表示,多年來,鐵運處高度重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創建全國煤炭行業鐵路運輸一流企業提供科技支撐。
目前,湖集中心站已建成地方鐵路最大的全電子計算機連鎖車站。湖集中心站微機聯鎖系統倒切工作的順利完工,是鐵運處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成果,在淮北礦區鐵路“四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今后,我們將持續創新驅動,充分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有效破解制約礦區鐵路安全高效發展的瓶頸問題。”該處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將應用于鐵路運輸各個環節。”(張 艷)
來源:《中國煤炭報》 2020年10月17日 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