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礦業集團扶持的皇菊茶種植業喜獲豐收(喬時慶 攝)
“去晚了,就沒好座位了。”“是啊,夜校講的都是種植養殖實用知識、文化健康知識,內容金貴得很,一堂課都不能少。”這是近日,安徽省蕭縣青龍鎮胡莊村兩位村民在趕往農民夜校路上的對話。
在扶貧又扶志這一治困脫貧模式的探索中,淮北礦業集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胡莊村第一書記王風感受頗深,“我們不間斷開辦各種農業科技、文化知識、醫學健康講座,通過專家授課、農民夜校、田間指導、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腦袋’,促進村民致富能力和文明素質同步提升。”
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淮北礦業集團扶貧工作隊人員深入養殖區,與養牛大戶進行產業項目研究(喬時慶 攝)
圍繞扶貧產業發展規劃,淮北礦業集團扶貧工作隊整合多方資源,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量身定制培訓內容,增強脫貧致富本領。組織開展精準扶貧培訓,帶領村干部“走出去”觀摩學習,開闊視野,明晰思路,創新基層扶貧工作方法。
胡莊村村民魏春梅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扶智扶志”效果賬,“通過農民課堂培訓,我從事了家庭養羊,今年養羊20多只,村上每只補助200元至400元不等,累計增收近3萬元;參與土地流轉,每年補助近2萬元;村里公益崗位承包費每年7200元;再加上丈夫在外打工掙的工錢,全家依靠辛勤雙手實現了脫貧。”最讓她高興的是,大孩子目睹家庭的艱辛,立志上進,發奮學習,今年考取了安徽建筑大學。
淮北礦業集團結對定點幫扶的碭山縣梁寨村村民尉成亮腿部殘疾、妻子聾啞,提起“扶智扶志”成效,尉成亮有些激動,“俺家現今蓋起了2層樓、買了車,靠著8個大棚種植西瓜、蔬菜,還帶動十幾個貧困戶就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多虧淮北礦業集團扶貧隊找來農科專家教我種植西瓜、蔬菜,讓俺掌握了一技之長。”
淮北礦業集團駐村扶貧干部、梁寨村第一書記楊占勇介紹說,“尉成亮身殘志堅,帶動十幾個貧困戶就業,由貧困戶當起了致富帶頭人。”
“上訪戶”變成健身舞教練
村民在淮北礦業集團援建的胡莊村文化廣場上翩翩起舞(蘇章勝 攝)
淮北礦業集團援建的胡莊村文化廣場上,舞臺、廣播、健身器材、休息桌椅、照明設施等一應俱全。天一黑,廣場上歌舞飛揚,熱鬧非凡,農民書屋里燈火通明。
“淮北礦業集團為村里安了路燈,鋪了道路,吃了晚飯后我們就來跳廣場舞,忙著上夜校,鄰里之間關系也更加親密了。”談到現今豐富的夜生活,村民李萍笑得合不攏嘴。
致富后的村民開始追求健康、文明和精神上的需求。淮北礦業集團扶貧工作隊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將國企文化優勢移植到扶貧工作中,連續舉辦了村民自編自演的“春節聯歡會”、黃花菜采摘節暨首屆農運會、村民健身舞大賽,利用各種活動對村里評選的“最美兒媳”“最美婆婆”“五凈一規范”先進戶進行隆重表彰,豐富了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提振了村民精氣神,引領了文明新風尚。
“這不僅在俺村里是首次,在全縣也是聞所未聞。”村婦女主任王梅說,“淮北礦業集團還贊助了電飯鍋、音響、茶杯等獎品,既有精神鼓勵又有物質獎勵。”
胡莊村的廣場舞“夢之隊”在青龍鎮廣場舞大賽中獲得了第一名。51歲的舞蹈隊隊長朱美玲驕傲地說,“淮北礦業集團給村里請來了健身舞教練駐點培訓,我作為第一批學員現在都成了健身舞‘教練’了。”
淮北礦業集團駐村扶貧干部張祥民介紹說,“朱美玲原先是村里的‘上訪戶’,經常以諸多困難和不順心去鎮上、縣里上訪,現在村里環境變好了,家里經濟變好了,朱美玲也變得順心了,還經常幫助村里做些輔助性工作,被村民稱為‘編外村干’。”
新農村變得“跟城里一個樣”
淮北礦業集團援建的肖縣胡莊村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大禮堂初具規模(喬時慶 攝)
今年6月份,淮北礦業集團援建的胡莊村移風易俗大禮堂全面投入使用,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出臺了《胡莊村移風易俗文明節儉操辦紅白事實施方案》,指導各自然村本著尊重習俗、簡約隆重、文明節儉的原則,避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
圍繞“文化扶貧”要求,淮北礦業集團統籌推進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從科普培訓到文化培訓,從民生工程到產業培訓,協調多方資源,開展了多層次學習培訓。多次組織淮北礦區舞蹈家、書法家、攝影家等,開展送文化、送藝術、送祝福活動。建起了“農民書屋”,選購并贈送4000余冊文化、健康、農林牧副漁等方面書籍。2019年5月,專門組織醫療專家20余人,分別到結對定點幫扶的蕭縣胡莊村和碭山縣梁寨村開展“送祝福、送健康”“送圖書、送醫療器械”活動,并確定了皖北康復醫院與兩村建立定期義診工作機制。
“感謝淮北礦業集團為胡莊村建了這么好的衛生室,連標準化住院病床和治療椅都配齊了。”胡莊村衛生室主任陳朋感激地說。“我們胡莊村衛生室的就醫條件在周邊鄉鎮始終是首屈一指的。”
“現今村里過得跟城里一個樣。”81歲的胡莊村村民夏本連高興地告訴記者。
漫步鄉村,景色如畫。淮北礦業集團定點幫扶村的黨群綜合服務站、標準化衛生室、文化廣場、文體活動室、“農民書屋”等互為依托,相互呼應,資源共享,方便群眾,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了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省優秀下派干部、淮北礦業集團扶貧干部楊占勇(右一)與村民共話豐收喜悅(喬時慶 攝)
“俺村年年都有新變化,老百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這都是淮北礦業集團精準扶貧帶來的實惠啊!”老黨員、胡莊村村民胡玉季高興地說。
走在胡莊村內,道路平整,景色宜人,現代文明美麗村莊的氣息撲面而來。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干部。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精準幫扶統籌部署,淮北礦業集團定點幫扶扶貧工作隊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他們的目標是2017年“脫貧出列年”、2018年“產業發展年”、2019年“文化扶貧年”、2020年“鄉村振興年”。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他們抓住村“兩委”換屆有利時機,將政治素質好、能力強、年輕有為的優秀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換屆后,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降至40歲以下。
扶貧工作隊扎實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組織村“兩委”、扶貧小組長重溫入黨誓詞,引領村干部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杜絕扶貧工作中出現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班子健全了,自然要建章立制。他們制定了《抓黨建促脫貧七項規定》和《扶貧工作隊、黨總支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完善了12項日常管理制度。在貧困戶危房改造、教育資助、特色種植養殖補貼、光伏扶貧、公益崗位申報和低保戶等項目的辦理上,他們嚴格按照制度辦理,讓制度更有公信力。
把黨員發展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這是淮北礦業集團扶貧工作隊開展“雙培雙帶”工程的目標。這一舉措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提高了村莊自治能力。
扶貧工作隊提出了“一體兩翼三助推”的發展新思路。“一體”,建強基層黨組織,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兩翼”,著力打造產業項目種植和扶貧工廠。“三助推”,加強村級服務陣地建設(衛生室、水電路網、電商扶貧驛站)。制定了村產業發展新目標,即“百千萬”幫扶工程:建成千畝胡蘿卜、花菜示范基地和百畝中藥材、菊花茶種植基地;撥付專項資金建設千頭肉牛和萬只肉兔標準化養殖旅游示范基地,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并建立種養殖深加工產業鏈,多渠道提高村民收入,帶動1000多名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7年至今,淮北礦業集團累計投入產業扶貧和基礎建設資金1378萬元,2個扶貧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農家地巧變致富園。
“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感謝淮北礦業集團實實在在的幫扶。請給組織上捎個話,讓淮北礦業集團扶貧工作隊留這兒吧,俺這兒的村民感謝他們、需要他們。”一位村民在采訪中對記者說道。(王盟 喬時慶)

來源:《學習強國》 2020年12月9日 安徽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