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磊在處理電動轉轍機故障
2020年全國煤炭行業鐵路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臨渙電務段信號領工區領工長石磊
技術狀元是如何“煉”成的
●14年來,石磊從一名信號工成長為班組長,從一名學員成長為全國技術比武狀元,靠的是不服輸的精神和平時的勤學苦練,靠的是過硬的業務技能和技術創新。
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臨渙電務段信號領工區領工長石磊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就為自己定下目標:技術要練就要練到最精,工作要干就要干到最好。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石磊勤學苦練,刻苦鉆研。他不斷消除知識盲區,補齊技術短板,逐漸從一名信號工成長為管理人員,并在2020年全國煤炭行業鐵路技能大賽中勇奪技術比武狀元。
苦練本領,勇當“排頭兵”
筆者第一次見到石磊,是在全國煤炭行業鐵路技能大賽現場,當時他正在進行HZ24電纜配線作業考核。只見他劃開16芯信號電纜,剝頭、搭線、排組、連接,用時55分鐘,第一個完成比賽。別看他在大賽中游刃有余,剛入職那會兒,可是吃了不少苦。
2006年,石磊從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應聘到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工作,成為一名信號員。
跟著師傅到現場檢修設備是石磊每天的必修課。師傅口中的專業術語,上學時學過,聽起來那么熟悉簡單,可到現場如何判斷故障、處理故障?面對密密麻麻的五彩信號線,石磊感覺自己是一竅不通的“菜鳥”。
向來不服輸的石磊開始技術“惡補”,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技術要練就要練到最精,工作要干就要干到最好。
石磊逐漸養成了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慣,書本講的、師傅說的、干活悟的,他都記下來,仔細琢磨、體會消化。休息時,石磊把師傅的工作流程在腦海中回放,要是遇到想不明白的,他就會追著師傅說:“師傅,您給我講講這個電路圖唄?!毕掳嗪?,當別的工友休息時,他在工區對著設備拆了裝、裝了拆,反反復復練習,直到每個流程熟記于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平時積累工作要點的筆記本慢慢成為石磊處理疑難故障的 “掌中典”。他先后參與了前邱寨、桃園、肖王等多個站場微機聯鎖系統改造與施工,遇到急難險重任務能夠勇挑重擔。“石磊能獨當一面嘍!”工區的師傅贊嘆。
2017年,石磊通過公推公選,成為臨渙電務段信號領工區領工長。
善打硬仗,成為“定盤星”
臨渙電務段信號領工區主要負責湖集中心站、青東站、袁一站、馬莊站和臨渙機輛段的信號設備維檢修工作。室外主要包括196組道岔、1325條進路、319架信號機、385個軌道電路區段和7處有人道口;室內主要設備包括全電子微機聯鎖系統、信號微機監測系統等。技術密集、設備種類多,新的工作崗位讓石磊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的業務技能也接受著各種復雜問題的考驗。
石磊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年初小湖集站II場信號設備全場報警故障的事件。設備報警后,無法正常工作。故障存在一分鐘,運輸就會被耽誤一分鐘。
石磊冷靜地排查出是微機聯鎖系統聯鎖機采集板內部電路損壞,致使聯鎖事故組合內部采集電源中斷。故障找到后,他抓緊時間借用機柜零層電源為聯鎖組合提供一個穩定的采集電源,保證了安全運輸。
今年10月,隨著礦區鐵路智能化改造規劃的實施,湖集中心站的TYJL-2型繼電微機聯鎖改為國內最為先進的全電子聯鎖系統。過渡磨合期,石磊遇到了一個難題:湖集中心站235號道岔反位操縱至少兩分鐘才有顯示。除對室內設備隱患進行排除外,他針對室外設備進行摸排,發現插接器節點氧化嚴重,立即進行更換。
技術創新,變身“領路人”
石磊說:“能排除設備故障不算本事,讓廢舊設備再次使用才算本事?!?/p>
為了給企業節省資金,石磊組織職工積極開展修舊利廢、自制加工活動,將淘汰下來的電動轉轍機、信號機、繼電器、LED發光盤、聯鎖板件等信號設備回收,自購電氣材料,對淘汰的信號設備進行再改造、再利用。比如,鐵運處電動轉轍機大部分是2007年投入使用的,減速器、電機等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現象。購買一臺新的電動轉轍機至少需要3萬元,而購買主軸、表示桿等零配件僅需幾百元,通過整機翻修能收到一樣的效果。
近幾年,石磊帶領職工通過修舊活動為單位節省了近30萬元的費用。
14年來,石磊從一名信號工成長為班組長,從一名學員成長為全國技術比武狀元。在今年全國煤炭行業鐵路技能大賽中,他與來自全國27家煤炭鐵路企業的技術能手同臺競技,最終脫穎而出,獲得個人綜合金獎、道口信號故障處理一等獎、機考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張艷)
來源:《中國煤炭報》 2020年12月3日 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