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渙焦化的數智24小時
一大早,安徽淮北礦業集團臨渙焦化公司早班職工蔣小峰就走出家門。他是臨渙焦化煉焦分公司的一名加煤車司機。天剛微微亮,環境中還氤氳著些許霧氣,蔣小峰掏出手機,點開“焦化通勤”軟件,查看班車實時運行位置。有了這款“神器”,職工可以“掐點”出行。
不止于此,在臨渙焦化公司,人們刷臉乘車、入廠、吃飯,體驗著智慧生活的便捷。
8時:指尖操作,加煤不再“炙烤”
時至深秋,但煉焦爐頂的溫度仍有七八十攝氏度。駕駛加煤車這個“龐然大物”為煉焦爐加煤,是蔣小峰的日常工作。
加煤車駕駛艙面積不大,只有空調、座椅和幾塊大屏,配置簡單,卻可以實現整個加煤流程的指尖操作和數據收集。
“以往,加煤數據要人工記錄,需一遍遍地爬爐頂,感覺整個人都在被‘炙烤’。”蔣小峰說,“采用智能系統后,不出駕駛艙就可以完成對加煤情況的實時監控。”
臨渙焦化公司為煉焦爐裝上“智慧大腦”,不僅實現了精準操控,還推進了綠色生產。
蔣小峰介紹,過去,加煤量很難達到高度精確。遇到生產調控,若數據誤差大、爐溫波動,不僅焦炭質量、爐體壽命會受到影響,還會造成能源浪費。“現在,每個煤斗的總重、凈重、瞬時量、累積量等參數均能實現自動計算和顯示記錄,在為生產調控提供更多數據支持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蔣小峰說。
14時:一機一卡,護航安全
戴上定位卡、裝好防爆手機,左手拿工具、右手持對講機……在臨渙焦化精苯分公司巡檢室內,設備點檢員楊軍富準備完畢,前往苯加氫生產現場。他下午的任務是完成關鍵設備防寒防凍專項檢查,需要檢查6個主設備,完成12個測點。
“別小看這張卡片,關鍵時刻按下‘報警’按鈕,可以第一時間請求中控援助。”楊軍富邊走邊指向路沿石上的黑色方塊裝置,“這個就是定位系統的定位信標。精苯分公司的380個定位信標和3個網關構成定位硬件網絡。定位卡記錄了現場人員的活動軌跡和狀態信息,人身安全更有保障。”
小卡片推動安全大發展,助推企業智慧高效管理。
只見楊軍富來到反應進料泵旁,拿起防爆手機,對著設備上的二維碼輕輕一掃,屏幕立刻顯示出設備名稱、設備位號、工藝介質、使用年限、運行狀態等資料。
“二維碼就像每臺設備的‘身份證’,運行數據儲存在云端,設備全生命周期信息以臺賬形式呈現,什么時候檢修、什么時候保養,一目了然,提高了工作效率。”楊軍富說。
21時:見證科技,機器人巡檢
進入夜里,氣溫降至10攝氏度左右,而DMC高壓配電室內依然舊溫暖舒適。新風系統、除濕系統,再加上智能巡檢機器人,讓這間屋子散發滿滿的科技感。
高壓班副班長何豹豹與電打了20年交道,見此情形不禁感慨:“未來已來。”
只見一臺泛著藍光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正緩慢“行走”在運行軌道上,瞪大“眼睛”進行巡檢。該機器人具備紅外測溫、環境監控、分布感知、數據分析等功能。
“最值得一提的是視頻巡檢。”何豹豹說,“該功能可準確識別機柜上的開關、指示燈、數據、外觀等,就像配電柜的‘末梢神經’,可以靈敏感知運行狀態,實時反饋瞬變信息。”
“以往只能在電影里看到的高科技,現在真切地走到我們身邊。”何豹豹表示,自己對機器人“上崗”感到非常欣喜,對目前從事的工作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
23時:數智應用,預警故障
整理完一天的工作,臨渙焦化公司裝備管理部部長房曉鵬坐在智慧大屏前,仔細記錄著近期設備管理情況。
“引進‘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是公司建立安全預警機制的重要舉措,真正將‘事后控制’變‘事前預防’,有效避免了大型關鍵機組非計劃停機事故。”房曉鵬介紹,當前,該公司已將307臺重要設備、3896個點位納入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累計對各類設備進行體檢17270次,提前預測故障253起,推送異常報警1245次。
這是臨渙焦化公司數智24小時的4個片段。當天邊泛起魚肚白時,臨渙焦化公司新的數智一天又開始了。(魏玉東 黃杰 崔燦)
來源:《中國煤炭報》2024年11月05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