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淮北礦業集團鐵運處臨渙電務段職工許強很開心,他在處領導開展民主接待時提出的“把通勤車停靠點延伸至二馬路”這一建議很快得到落實。該處經過調研,不僅把通勤車停靠點進行了延伸,還把班次從原來的每日二班次增加為三班次。
該處大力踐行“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把職工群眾的“心上事”當作“上心事”來辦,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職工急難愁盼問題。
職工反饋馬上辦
“袁一、袁二崗點無淋浴器,職工作業后無法及時洗浴。”“機務段活動室室內活動器材偏少需增加。”
這是該處通過民主接待日、管理人員參加職工班前會等方式收集上來的職工建議,職工問題提得實在,現場人員記得認真。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24年以來,該處針對職工需求對職工宿舍進行了修繕,對新區食堂進行了升級改造,為崗點增配了空調、洗衣機、直飲機,更新了跑步機、動感單車等文體設施。一系列暖民心舉措讓職工拍手叫好。
為精準掌握職工群眾的關心關切,該處把民主接待日地點從科段延伸到偏遠崗點,對職工反映的每條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整理,構建問題摸排、跟進、反饋運行機制,及時消除職工的憂心煩事,把各項利民福利待遇落到實處。1—10月份,僅通過處副總以上領導民主接待日和深入聯系班組,就開展大接訪236次,接訪人員119人,接訪處理問題113個。
崗點舊貌換新顏
“2024年,處里給車站增配了直飲機,解決了崗點喝水難問題。這個整體淋浴房出水好、照明好、地防滑,墻面也是新砌的,職工在這里洗澡是一種享受。”談起崗點的變化,李槽坊站站長張德清臉上滿是喜悅。
然而,這事擱在以前,可不敢想。車站年久失修,墻體落粉,磚瓦掉沫,一到冬天太陽能熱水器就無法使用……張德清點開手機相冊,翻出了崗點“舊時模樣”。
該處崗點分散在500多公里鐵路沿線上,且很多車站是中間站,遠離廠礦、村莊,周圍人煙稀少。該處制定了沿線崗點改造三年規劃,分步實施,久久為功,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崗點舊貌換新顏。
說干就干,對標國鐵、發動職工,文明創建大張旗鼓,沿線崗點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改造前的廚房是黑黢黢的墻面,路面坑洼不平,職工的私家車開不進來,旱廁更是臭氣熏天。如今,車站窗明幾凈,門牌格式統一,各項臺賬記錄擺放整齊。寬敞明亮的食堂、崗點無線網覆蓋,小菜園豐富了職工的一日三餐……今年,該處已在20個崗點開展文明創建。三年來,沿線75個崗點全部創建完畢,職工工作生活環境變得美起來。
實惠看得見摸得著
“針對我血常規部分指標異常的情況,醫務人員為我講解了病因和注意事項,特地叮囑我飲食要低鹽低脂,平時要勤鍛煉。這讓我感到很溫暖!”該處車站一位職工說。
針對偏遠崗點職工體檢不便問題,該處與楊莊礦醫院加強合作,深入鐵路沿線偏遠站點,開展“護佑健康保安全”活動,為職工送上血壓、血糖、心電圖檢測等體檢項目,切實保障職工安全健康權益。
為實現普惠民生,該處還為職工定制冬季棉服,深入沿線為職工過“集體生日”,為退休職工置辦禮品;開展文藝下基層、職工無“三違”抽獎等活動,真正把職工的小事當作企業的大事,讓職工感到強烈的歸屬感。嘗試探索“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開通“鐵運之聲”欄目,通過視頻回應職工關切,解讀有關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架起服務職工群眾的“連心橋”。(張艷)

來源:《學習強國》2024年11月8日 淮北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