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2016年03月10日 01版)(記者杜鑫 李瑾)“在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企業里的一些管理者或者年輕員工,可能會選擇創業。”對民營企業有著深入了解的安徽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耿學梅代表表示,“雙創”的春風會吹“醒”一部分需要被安置職工的創業夢。 現實則是,創業不易。“缺錢、缺人、缺政策”,經常與一線職工打交道的安徽蕪湖新興鑄管公司軋鋼部部長助理陶群南代表直言,身邊一些年輕人動過創業念頭,卻難以落地。 “創業有風險,資金是個大問題。”山西焦煤集團杜兒坪煤礦掘進工董林代表就考慮過創業,“如果企業提供一些,政府扶持一點,自己再拿出一部分,分流的職工才有去闖一下的勇氣。” 為下崗職工創業提供必要的托底保障,成為代表委員們的“呼聲”。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代表對此進行了細化:將創業群體的社會福利納入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向創業失敗致貧的人口提供津貼甚至涉及住房的援助,大力扶持面向創新創業者的幫扶組織。 “相關部門可以給予下崗職工一定的創業啟動資金,以及三年免征企業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的配套政策。”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委員給出具體建議。 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已經考慮到部分職工的創業意愿,并出臺了相關政策。 安徽馬鞍山市人社局此前出臺的《關于做好產能過剩企業職工再就業工作的意見》就提出,鼓勵和引導產能過剩關停破產企業失業職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市、縣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為有創業意愿的失業職工提供創業培訓、政策咨詢、項目推介、小額貸款等“一站式”服務。山西焦煤集團公司機關開展雙創“金點子”征集活動,征集內容就包括職工自主創業的建議。 “愿意出去創業的職工,可以保留勞動關系,企業為職工繳納企業該承擔的那部分‘五險一金’,并發放保底工資460元。” 淮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明勝代表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為了讓創業職工沒有后顧之憂,給他們放半年假,根據情況可適當延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來,已經有不少下崗職工創業成功的案例。曾在淮北礦業亳州股份公司工作的大學生王芳如今就“轉行”成一家核桃店的老板。曾在唐山國義特鋼工作的王長亮利用河北省總工會提供的10萬元無息借款,成功創辦了一家網店,還解決了幾位下崗同事的工作。 山東省德州市寶麗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焦文玉代表曾是下崗職工,如今創業小有成就。她在呼吁政府及企業給予下崗職工創業扶持同時,還強調“創業是一個十分艱辛的過程,職工應該自強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