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11月9日2版)
●王敬華
有人說,實現煤炭企業脫困發展靠國家政策,靠煤價上漲,靠嚴格管理,這些都對,都有效。可是我從淮北礦業集團近幾年的做法中體會到:實干是煤炭企業脫困發展的根本。沒有實干精神,尤其是管理人員的實干精神,再好的政策制度在執行中都會打折扣,再好的煤炭市場機遇都抓不住。
2013年煤炭價格大幅下跌,淮北礦業集團聚焦效率、效益,采取多種應對措施。面對煤炭市場寒冬,我們把危機作為提升管理水平的契機,根治管理上的頑疾,加快由外延式粗放管理向內涵式集約管理轉變。
淮北礦業集團明確選人用人導向,嚴格問責,嚴格管理,各級管理人員定重點,盯現場,抓落實。
為了做好安全工作,淮北礦業集團經常組織人員到基層廠礦督查干部跟帶班,對在井下非生產區域停留3個小時以上的,進行通報。
每一起安全事故,哪怕是一次瓦斯超限,我們都會盯住不放,查清相關管理人員是否盡職盡責。最近,淮北礦業集團對蘆嶺礦“10·17”瓦斯超限事故嚴肅問責:責令礦長在淮北礦業集團月度工作會議上作檢查;給予負有主要責任的機電副礦長降職處理;取消礦井四季度安全生產體系建設評比資格;礦長、機電副礦長、掘進副礦長、安監處長以及相關人員到集團“三違”學習班學習并通過礦辦媒體進行曝光。
自2016年以來,淮北礦業集團堅持一月一計劃、一考核、一通報,在工作中堅持用數字說話。集團公司和各二級分公司督查辦嚴格督查、督辦,單產、單進、成本等指標完不成都要被約談、被問責。日前,有三個掘進礦長、一個采煤礦長因沒有完成月度和季度采掘單進計劃指標而受到行政警告處分。問責的大刀舞起來,刀刀見血。相關管理人員感受到,任何事情都虛不得、粗不得、假不得。強有力的問責工作機制促進了基層管理干部的作風轉變。他們抓住時間節點和計劃指標,主動作為,勇于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提高了煤炭生產效率和效益。
同時,淮北礦業集團還對各種造假行為零容忍,一些管理人員因此被免職,付出慘痛代價。
實干精神需要領導干部堅持帶頭執行、帶頭落實,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厲風行,決不消極應付、四平八穩。要敢于擔當,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實現新發展。
實干也助力淮北礦業集團實現脫困。目前,淮北礦業集團原煤成本創近十年最低;采煤、綜掘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96.5%和77.7%;人均生產原煤670噸;非煤產業2014年全面消滅虧損,2015年以來累計實現利潤12.8億元;全集團用工總量大幅減少,人員更加精干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