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時代’不遠了 智能機械化實現井下無人作業”
“其實,我希望未來五年,國家能多關注煤礦工人的精神生活。”這是王忠才的一個心結。下班后的礦工們生活較單一,但喜歡溜達,他們稱之為“暴走”。有些礦工們常年在狹窄潮濕的井下工作,苦了大半輩子。

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模王忠才攝央廣網記者徐鵬
剛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的王忠才心里很清楚,自己能為工友做的事最急切有兩件,一是替工友們完成“收入水平再高一點”的愿望。就像徒弟宮東期盼的,能把基層礦工的現狀反映上去、提高點福利待遇。
還有一件事兒似乎很棘手,“隨著煤礦采掘機械化的提升,對工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懂技術,在礦上混不下去。”徒弟都坤說了句實話,礦工技術傳承出現了“斷代”。
現在,王忠才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給更多的青工,培養更多的“技術大拿”。對比前五年礦區發展,他覺得,未來五年,國家應該大力提高煤炭等采礦行業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早日實現井下無人作業。
“過去五年,去產能是大趨勢,推動了部分煤炭企業的利潤回升,部分從業人員薪酬待遇有所提高。”但王忠才認為,未來煤炭產業要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根本出路還是靠改革、靠創新,拉長延伸產業鏈條,挖掘煤炭消費新熱點,找到新的增長點和盈利空間。
王忠才的家位于工人新村附近的平房區,在這里居住的均是礦區家屬。紅色的房頂黃色的墻體,周圍的路面平整干凈。“比過去強多了,現在家家都安上了燃氣,在這住著距離礦區近、來往方便,不比樓房差。”一位住在這附近的礦工家屬說。
未來五年,中國將會呈現什么樣的狀態?礦工出身的王忠才代表覺得,礦區的天會更藍、水會更綠,煤礦人生活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