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普通的學徒工到煤礦綜采設備維修的技術狀元,今天為您講述十九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的煤礦工人王忠才靠勤奮學習成就精彩人生的故事。
搖臂不能升降
正在維修采煤機搖臂的就是十九大代表王忠才。作為淮北礦業集團朱莊煤礦綜采二區機電隊的隊長,采煤設備只要出了問題,大家伙都想來請教這位“技術狀元”。

作為淮北礦業集團朱莊煤礦工人王衛:
師傅就像百科全書一樣,什么問題基本上都能解決掉。我們向他請教問題的時候,他都會毫不保留地教我們。

王忠才的手到擒來,源于他十多年來的勤奮和實干。面對復雜的煤礦機電設備,王忠才沒有氣餒,從19歲當學徒工起就潛心鉆研,十多本筆記本里的“錦囊妙計”,成了他攻克煤機故障的“制勝法寶”。

王忠才的妻子李毛井:
他一般都是到家飯都不顧得吃,直接拿書進屋翻來翻去,怎么琢磨都管,都學到下半夜或者是一夜。他沒有節假日,基本上都是在研究裝備怎么裝和卸。
正是有了這種“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王忠才首創的“六步處理法”,如今已經成為礦區煤機維修培訓的標準教材。他主導的20多項煤礦機電設備技術革新改造累計為企業創造效益達兩千多萬元。
淮北礦業集團朱莊煤礦黨群工作部部長江敏:
其實他身上凝聚的是新舊兩代煤礦職工的特點。一是咱們老一代煤礦工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另外一點就是我們新一代煤礦職工在采掘開采、包括技術創新,不斷求新求變、百折不撓的創新的精神。
作為十九大代表和全國勞動模范,王忠才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是煤礦機電設備出現故障,他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排除故障。


十九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朱莊煤礦綜采二區機電隊隊長王忠才:
我的崗位在生產一線,所以我有切身的感受,有技術才是硬道理。現在的綜采設備不斷地改進,我想我只有認真履行好黨代表的神圣使命,帶領大伙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