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11月13日2版頭條)
●陳磊 張沖
近年來,淮北礦業集團堅持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立足本土強化人才開發培養,精準有序推進人才成長,全面激發員工學技術、提素質的積極性。
與5年前相比,淮北礦業集團員工總數從12萬人減少到目前的不足6萬人,不僅能滿足生產需要、人均原煤工效提升近40%,還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目前,該集團先后建成3支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5支淮北市“555”產業創新團隊,組建36支科研領跑團隊和24支技術大拿領跑團隊。
分類施策
強化本土人才開發
“十二五”初期,淮北礦業集團存在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人員、技能人才短缺的客觀事實。為緩解對人才的饑渴,該集團大力實施“金藍領”工程,提出到“十二五”末,礦區90%以上班隊長達到中專及以上學歷,60%以上班隊長具備高級工及以上技能水平,培養一批在礦區叫得響、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金牌班隊長。
該集團每年組織班隊長參加中專及以上學歷教育,在下屬的煤電技師學院開展井下班隊長輪訓,用三年時間將班隊長輪訓一遍。
該集團下屬的青東煤業公司煤種優勢明顯,但開采條件復雜,煤難采、面難安,他們對人才的渴求比其它企業更強烈。近年來,青東煤業按照淮北礦業集團的總體部署,大力開展研究式、訂單式、拓展式“金藍領”培養活動,全力提升技能人才隊伍素質。在各類人才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該礦破解系列生產技術性難題,商品煤月單產達到7.21萬噸,比2012年增加了2倍。
淮北選煤廠大力推進“專業知識更新”計劃,在一線班組中開展相鄰崗位或生產區域一體化培訓,推行以重選、浮選一體化,壓濾區域一體化,采制化一體化等為重點的培訓計劃,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淮北礦業集團轉型發展的關鍵力量。近年來,淮北礦業集團投入近400萬元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目前已建成2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近年來,淮北礦業集團8個大師工作室累計培訓高技能人才2300余人次,取得各類技術革新成果300多項,提出合理化建議950項,破解重要生產難題110余個,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7000多萬元。
正是憑借人才優勢,淮北礦業打贏了生存保衛戰。自2016年8月開始,淮北礦業集團整體盈利,提前一年實現安徽省政府確定的扭虧為盈目標。
精準培育
有序推進人才成長
面向“十三五”,淮北礦業集團提出向“質量時代”邁進的戰略部署,明確進入“質量時代”的5個標志,其中之一就是“基于人才和科技的核心競爭力達到行業中等以上水平”。為此,淮北礦業集團一方面引進高端創新型人才,以適應金融、電力、化工、物流、現代服務等產業多元發展需要,另一方面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
淮北礦業集團許疃礦全面落實“人才成長計劃”,重點選派一批素質高、潛力大的年輕人到基層艱苦崗位去磨練;實施礦井“三年人才倍增工程”,配套制定相關制度,扎實推進技能人才素質提升。
“我們堅持把公開競聘、公推公選等作為人才選拔的重要方式,暢通員工成長通道?!痹S疃礦紀委書記徐敬介紹。截至2016年底,許疃礦有3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因表現突出,被選拔到更高層次的管理崗位。
在集團層面,淮北礦業集團注重對人才的激勵引導。2012年以來,該集團共表彰突出貢獻人才3人、首席專家20人、拔尖人才58人、優秀人才167人,表彰各類創新成果81項,獎勵金額共計1600余萬元,典型引路的示范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淮北礦業集團提出,力爭到2020年,培養20名左右在行業、全國知名的技能大師,200名左右在全礦區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公司級工匠,2000名左右經驗豐富、實操能力突出的礦廠級能工巧匠。對“工匠大師”“淮北礦業工匠”實行年薪制,“工匠大師”聘期內年薪不低于20萬元,“淮北礦業工匠”聘期內年薪不低于15萬元。
為了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活力,該集團正在積極籌備第11次人才工作暨第13次科技大會,全面總結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表彰先進,制定規劃,完善政策,以“工匠精神”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