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11月29日6版)
●楊栗根
5年來,淮北礦業堅持人才科技與企業發展同步,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同時,淮北礦業認真貫徹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積極推進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推動企業發展從“速度時代”向“質量時代”邁進。
健全人才工作體制
2012年以來,淮北礦業共引進本科以上畢業生1456人,高職中專技校畢業生1203人,引進碩士研究生以上人才127人,引進電力、化工、醫療等行業成熟人才96人,招收6名博士進入博士后工作站開展科研工作。
在人才選拔任用方面,淮北礦業進一步完善了選人用人制度體系,保證選人用人科學規范。在逐步下放選人用人管理權限,充分激發基層單位選人用人活力的同時,不斷強化選人用人過程管控,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礦區選人用人滿意度由2012年的90.76%升至2016年的95.26%。淮北礦業堅持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5年時間,從技能崗高校畢業生中選拔管理技術人員261名。
淮北礦業不斷完善“以業績、能力為重點,品德、素質、修養為要素”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勝劣汰”常態化。在人才激勵保障方面,健全完善了人才激勵機制,選樹表彰各類人才,激發人才活力。2012年以來,淮北礦業和礦廠兩級共選樹表彰突出貢獻人才3人、首席專家57人、拔尖人才146人、優秀人才1100余人,表彰各類創新成果735項,獎勵金額達1800余萬元。
加快技術創新和應用
近年來,淮北礦業健全完善總工程師負總責的科技管理體系,構建了以集團技術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為決策層,技術中心為管理層,工程技術研究院、基層廠礦為運行層的三級技術創新架構。各礦也相應建立礦、科區、班組三級科技創新體系,設立科技專項資金,定期研究部署科技創新工作,推動了科技創新工作發展。幾年來,共建成2個省“115”產業創新團隊,3個市“555”產業創新團隊,36個集團科研領跑團隊和24個技術大拿領跑團隊,解決影響煤礦安全生產重大難題的能力顯著增強。
與此同時,淮北礦業與中煤科工集團淮北爆破技術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以共同承擔大型科技攻關項目為依托,積極探索實驗室、研究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新模式,實現科研設備、科技信息共享,實驗室、實踐基地共用,科技資源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淮北礦業緊緊圍繞制約企業發展的瓦斯防治、水患治理、煤礦支護、綠色開采、輔助運輸及信息化技術等重大難題開展技術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科技創新不僅為淮北礦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更為災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2015年,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神華集團、淮北礦業集團三家單位歷經幾年的科研實踐,共同完成的“煤礦重大水害防治與快速搶險關鍵技術及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淮北礦業的科研團隊全程參與項目研發,并重點研發出重大水害致災源地球物理精細探查、地面定向鉆孔順層三灰注漿、快速搶險堵水三大核心技術和裝備。“煤礦水害致災源地球物理精細探查技術,和醫生通過儀器看透視樣片一個道理。”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介紹。通過這個項目,工程技術人員就像長了“透視眼”,可以穿過厚厚的巖層和煤層,精準探查井下透水情況,便于有效治理和快速搶險。
地面定向鉆孔順層三灰高壓注漿技術可在厚度8米左右的薄層灰巖中順層鉆進,對底板灰巖進行高壓、大流量連續注漿,實現底板灰巖水害的超前治理、區域治理,填補了國內深采煤層底板防治水地面區域超前治理領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