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12月20日5版)
“人的生命有限,但在有限的生命里獻出血液,挽救其他人的生命,很有意義。”
●張艷
15年時間里,無償獻血86600毫升,其中機采血小板達到104個治療量,折合獻血量83200毫升。先后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安徽省2015年度“獻血公益之星”、2016年度第五屆淮北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大大小小的榮譽證書和16本鮮紅的獻血證差不多鋪滿整張桌面……
“人的生命有限,但在有限的生命里獻出血液,挽救其他人的生命,很有意義。”淮北礦業鐵運處烈山工務段朱莊領工區的線路工馬傳民對筆者說。
能救人的事兒,為啥不去做?
馬傳民今年51歲,2002年2月14日,馬傳民與獻血結緣。
當時,他到市區辦事時注意到路邊停著一輛采血車,車身上“無償獻血 無上光榮”八個字瞬間吸引了他。懷著好奇的心理,他第一次登上了采血車。經過咨詢,了解了獻血可以救人,還對身體有好處后,他果斷坐下,伸出手臂挽起袖管,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獻血。領到獻血證,他激動了一個下午。
“能救人的事兒,為啥不去做?”他下定決心,只要身體條件符合國家獻血的規定,自個兒就一直獻下去。從那以后,馬傳民每年都會定期獻血兩次。
2011年11月的一天,對馬傳民來說是其獻血歷程的又一個特殊時刻。
那天馬傳民從血站醫務人員口中得知,血庫里用于救助危重病人的血小板臨床上應用廣泛,需求量較大,卻總是供應緊張。了解清楚情況以后,他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加入了血小板捐獻者的隊伍。
這幾年來,馬傳民堅持每月捐獻一次血小板,累計捐獻血小板104個治療量(1個治療量約為800毫升)。
獻血,不為名,不為利
雖然堅持無償獻血十幾年,但是,馬傳民并沒有把獻血的事情告訴單位和同事。“我獻血,不為名,不為利,為啥要告訴別人?”馬傳民說。
直到有一天,一群人把一面錦旗送到了正在線路上施工的馬傳民手中。送錦旗的女子跟馬傳民的工友說,她的丈夫因為交通事故而大出血,緊急送往市人民醫院搶救。當時傷者急需輸血,可是與傷者血型相符的血漿用完了。血站工作人員撥通了馬傳民的電話,休班在家的馬傳民立即打車來到血站獻血。由于輸血及時,傷者轉危為安。直到此時,單位的同事才知道馬傳民這么多年來無償獻血的事跡。
面對著工友們一個個豎起的大拇指,一句句夸獎,馬傳民靦腆地笑著說:“沒啥大不了的,每個人都能做到。”
馬傳民15年獻的血,挽救過交通事故的傷者、大出血的產婦……一次次,他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延續了他人的生命。有人問他:“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動力?”
“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夠挽救他人的生命,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馬傳民說。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2010年,馬傳民主動報名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不僅如此,馬傳民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詢問他的每個人宣傳無償獻血的知識和好處。在他的帶動下,很多人都積極參加了無償獻血,幾名工友還成了固定獻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