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通過本崗位內部市場化更換擋煤皮子、皮帶托輥及清掃器等,多增加工資收入692元。”安徽淮北礦業臨渙選煤廠東區選煤車間混合桶崗位司機孫文濤高興地說。據悉,他所獲得的獎勵激勵,源自該廠推行實施的“市場化+”“市場化×”的融合考核模式。
今年以來,該廠以深推內部市場化對標管理為抓手,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標桿示范引領作用,推進正向激勵管理創新,全面激活市場化內生動力,有效提高了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黨建工作水平,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實現了安全“四零”目標。
強化頂層設計 區別結算模式
該廠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測算與研究工資與考核政策,先后制定出臺了目標成本分解及考核控制辦法、內部市場化結算實施辦法、對標管理工作及小改小革管理辦法等多項市場化建設制度,條條是干貨,項項是硬核。
“我們根據結算主體工作性質與責任,實施全員內部市場化考核,區別不同的市場結算模式。”該廠分管經營負責人說,“對外承接洗選加工與勞務對接單位實施承包經營考核,從事選煤生產流程性作業單位實施計質計量市場化結算等四大塊考核結算,指標完成好壞一律與市場化收入掛鉤考核。”
該廠東區選煤車間突出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改變市場化考核與結算辦法,實施計量與計件相結合市場化結算模式,讓想干、愿干、多干、干好的職工多增加收入,多洗煤、洗好煤的班組和個人就能增加收入,班中多干活就多結算收入、少干少結算收入、不干不結算收入,真正拉開差距,體現同班不同崗、同崗不同班的收入差距,充分調動了職工工作積極性。
堅持融合創新 向深水區延伸
實施“市場化+”“市場化×”融合考核辦法,“市場化+”突出績效專業市場的結算,單體工程、小改小革、防腐與修舊、安裝與拆除、計質計量等采取加法結算;“市場化×”圍繞生產經營績效、黨建績效、安全績效、培訓績效實施全員內部市場化考核,突出量和質的雙向結合,以“量×質”的結算模式,在市場化量的計算基礎上實施百分制考核做乘法的結算模式。市場化結算既做加法、又做乘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激發了職工干勁,“爭活干、搶活干,多勞多得、干好多得、干差少得”在該廠職工市場化結算中體現明顯。
提升效率效益 激活一池春水
從廠里到車間,再從車間到班組,班組到個人,職工干了多少活、用了多少材料都明碼標價,不勞不得,多勞多得成了每一位職工的共識。職工日常主動找活干,以前沒人愿意干的臟活、累活現在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餑餑”。該廠東、西區機電車間在保障上半年原煤入洗和設備正常運轉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市場化+”的結算的模式,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積極承接智能化及技改項目安裝與改造任務,上半年共完成120多項,獲得“市場化+”的結算工資59.6萬元,人均增加市場化工資335元/月。以前主廠房更換一臺脫水脫介篩需18人72小時完成,現在實施專項市場化考核辦法,安裝一臺同樣的篩子,僅需12人30小時就一次安裝及調試到位,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工作質量也得到很好保障。東區選煤車間職工主動開展設備實施除銹、刷漆、防腐工作,對屋頂、墻面沖洗刷涂料,對大門、欄桿進行沖洗刷漆防腐,年初至今累計刷漆、除銹防腐面積達8000余平方米,減少外委施工花費約40余萬元。由外委基建工程轉化為內部單位施工,既增加了本單位個人經濟收入,又為廠里節約了大量資金,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實現職工和企業的雙贏。(石啟元)
來源:《人民網》2019年9月6日 安徽頻道